庐山千仞碧重重,日暮何人访远公。
疑是柴桑陶处士,扶藜到寺莫闻钟。
庐山千仞碧重重,日暮何人访远公。
疑是柴桑陶处士,扶藜到寺莫闻钟。
注释与译文:
- 庐山:指中国江西省的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著称。
- 千仞:形容山高峻,有千里之遥的意思。
- 碧重重:形容山色的翠绿浓厚。
- 日暮:指天色已晚。
- 访远公:指的是拜访远公和尚,远公是中国佛教历史上著名的禅师之一。
- 柴桑陶处士:柴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地名,陶处士可能是陶渊明的别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闻名。
- 扶藜:扶藜杖,一种手拄的拐杖,常由竹子制成。
- 到寺:到达寺庙。
- 莫闻钟:听不到寺庙里敲钟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一位隐士的隐居生活。诗的第一句“庐山千仞碧重重”,直接点明了地点——庐山,以及其自然风光的美丽。紧接着的第二句“日暮何人访远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远方和尚的怀念之情。第三、四句“疑是柴桑陶处士,扶藜到寺莫闻钟”,通过对比,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隔离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意境,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此诗通过对庐山的自然美景及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以及对超脱尘世纷扰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