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花深谁肯归,痴心啼到月华西。
秋风黄落千山叶,正好啼时却不啼。

【注解】

咏子规:即《咏子规》,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杜鹃鸟的习性。这首诗写杜鹃鸟,从它的叫声中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土的深沉挚爱。

富贵花深谁肯归:富贵花开得茂盛,谁愿意回到故乡?“富贵花”比喻家乡,“谁肯归”指有远大志向的人不愿意回到家乡。

痴心啼到月华西:杜鹃鸟总是痴心的鸣叫,直到月亮落山。“痴心”指杜鹃鸟鸣声悠长而不绝。“月华西”指月亮落山时,也就是夜晚降临的时候。

秋风黄落千山叶,正好啼时却不啼:秋风刮起,落叶满山,正是杜鹃在哀鸣时,却不再像往常那样鸣叫。这里的“秋”是指秋天,也暗喻时光飞逝。

【译文】

家财万贯的富贵人家,谁还愿意回到故乡呢?

痴情地叫着一直要等到月亮落下山去。

秋风扫过满山的落叶,恰好是杜鹃在悲啼的时候,却没有再啼哭。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杜鹃鸟的鸣叫,后两句写杜鹃鸟的鸣唱。全诗以杜鹃的鸣叫为线索来展开,通过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其性格特征,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富贵花开得茂盛,谁愿意回到故乡?”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只有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抛弃繁华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一句中的“富贵花”既指人们所追求的各种功名利禄,又隐喻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地位;“谁肯归”则表明了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是不会选择回到故乡的,他们只会把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寻找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句“痴心啼到月华西”,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释和补充。杜鹃鸟之所以如此执着于自己的名字“子规”,就在于它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至死不渝。当它看到明月西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那熟悉的曲子,仿佛是在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又像是在期待着未来的重逢。这里的“痴心啼”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杜鹃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秋风黄落千山叶,正好啼时却不啼”,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杜鹃鸟的鸣唱场景。当秋风扫过山林时,满山的树叶都飘落下来,而此时正是杜鹃鸟开始啼叫的时候。但是,由于它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发出悠长的鸣叫声。这里的“秋风黄落”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已经悄然流逝。而“正好啼时却不啼”则揭示了杜鹃鸟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它们虽然想要歌唱,但是却被对故乡的思念所困扰,使得它们无法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最后一句“正好啼时却不啼”,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在这里,诗人通过描写杜鹃鸟的行为举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无尽眷恋和对故土的深深挚爱。尽管身处异地他乡,但诗人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根、忘不掉那份深深的乡愁。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那么强烈而持久,以至于它在杜鹃鸟的鸣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首诗通过对杜鹃鸟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