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注释】
巧对:即妙对,对仗工整。灯前:灯下,指夜晚。夏侯氏:指曹操的夫人卞夫人。春秋传:指《春秋》。南京人唱北西厢:指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所写杂剧《西厢记》中“红娘”劝张生与崔莺莺成婚一节的唱词。
【赏析】
本诗是一首妙对联,上联为七言绝句,下联则以六绝句形式出韵。此诗巧妙地运用了典故、用典和谐音等手法进行创作。
首句“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上句由“灯前”二字起笔,点明时间,又因“冬夜灯前”之景,引出下一句。下句“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上句由“东门楼”三字起笔,写出场景,又因“东门楼下”之景,引出下一句。两联都运用了“对”的修辞手法,且上下两句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第二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冬夜灯前”是上句的时间、地点,是背景,又是下联的时间、地点;“夏侯氏”是上联的主语,是人物,下联的主语也是“夏侯氏”。
第三联“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东门楼上”是上句的场景、地点,也是下联的场景、地点;“南京人”是上联的人,也是下联的人。
第四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内容,它不仅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语言上也有着巧妙的变化。从内容上说,“读”和“唱”相对应;从音律上看,“读”和“唱”在声调上也有变化:上联的“读”是去声,下联的“唱”是入声。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方法。
这首诗的意境也很美。在寒冷的冬夜里,一位女子坐在灯前读书。她读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诗句:“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而这时,南京城里的人们也在欢歌笑舞,他们唱的是:“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