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
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
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
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
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
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
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
何当凌汗漫,万里共翱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大意,把握诗词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诗歌中的关键句段进行赏析,注意分析手法,体会感情;最后要注意注释和提示,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答题。
“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此联描绘了一幅冬日里雪压秦山、云横陇树的雪景图。诗人以“雪”和“云”为描写对象,用“压”与“横”两个动词写出了雪和云的气势之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雪和云覆盖大地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此联描述了一幅山水画卷:上半句写天空与地面,下半句写江水之源。“二仪”指天地,“上下”指天高与地低,“沧茫”指江水之深广,这里用“二仪分上下”比喻江水之源。
“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此处运用夸张的写法,形容黄河源头的景色壮观。
“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此联通过“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冰封雪盖的冬日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槎头”是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马上郎”指骑马的人。诗人通过写渔夫和骑马的人,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渔村景象。
“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和反问手法,既赞美了两位诗人的诗才,又表明了诗人自己的志向。
“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汉水的鱼与其他地方的鱼作对比,突出了汉水鱼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酒之香的喜爱之情。
“何当凌汗漫,万里共翱翔”,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像大鹏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愿望。
【答案】
题长江雪霁图
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
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
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
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
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
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
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
万里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