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值初夏,门巷绿阴交。
吴蚕始登箔,越燕已营巢。
来往索诗句,顿忘推与敲。
路逢林下笋,明旦具行庖。
【注】城:城墙;郭:外城。
出郭:离开城外。
城西值初夏,门巷绿阴交:城门西侧正值初夏时节,街道小巷的树叶繁茂相交映。
门巷:城门与街巷。
吴蚕始登箔:吴国的桑蚕开始吐丝作茧成箔。
吴蚕:指吴地的蚕。
吴:指吴国,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箔:蚕茧。这里指蚕丝,一种丝织品。
越燕已营巢:浙江边的燕子已经筑起了巢。
越燕:指越地的燕子,因春秋时期越国在今浙江境内而得名。
巢:筑巢。
两句诗的意思是:城西正值初夏时节,街头小巷的树荫郁郁葱葱。城门西侧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吴地的蚕儿开始吐丝做网,而浙江边儿的燕子也筑起窝来。
吴蚕:《诗经·周南·采萦》有句“维桑与棘,必恭敬止”,郑笺:“吴、越之间,俗好养蚕为丝。”可见蚕是吴越地区的产物。《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招摇指丑,昏弧中,旦七星中”。《淮南子·天文训》:“斗建巳,牵牛守房,毕宿、昴宿、参旗、商星皆大于平常,谓之正阳。”正阳即正月初七,也就是“上巳”节。古人认为这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人们要祭祀百神。据《荆楚岁时记》:“(上巳)之日……曲水流觞,以记其喜美也。”可见“上巳”节也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出郭”就是从城外到城里去的意思。
门巷绿阴交:门前的巷子里长满了绿叶。
门巷:门前的巷道。
绿阴:绿叶。
两句诗的意思是:城门西侧正值初夏时节,街头巷尾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城门西侧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吴地的蚕儿开始吐丝做网,而浙江边儿的燕子也筑起窝来。
吴蚕:《诗经·周南·采萦》有句“维桑与棘,必恭敬止”,郑笺:“吴、越之间,俗好养蚕为丝。”可见蚕是吴越地区的产物。《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招摇指丑,昏弧中,旦七星中”。《淮南子·天文训》:“斗建巳,牵牛守房,毕宿、昴宿、参旗、商星皆大于平常,谓之正阳。”正阳即正月初七,也就是“上巳”节。古人认为这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人们要祭祀百神。据《荆楚岁时记》:“(上巳)之日……曲水流觞,以记其喜美也。”可见“上巳”节也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
“出郭”即从城市中走出。郭:外城。
出郭:从城外走到城内。
赏析:
本篇写初夏时节城内外景色。首二句描绘城内外景物:城西初夏时节,绿阴掩映着街道;城门西侧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吴地的蚕儿开始吐丝做网,而浙江边儿的燕子也筑起窝来。此二句写景清新自然,形象真切。“城西”,“初夏”,点明时令。“绿阴”二字写出了夏天树木茂盛的特点。“门巷”二字则写出了城中道路的宽广。“吴”、“越”二字写出了地域的界限。“登箔”“营巢”,写出了春天蚕事繁忙的景象。“索诗句”、“推与敲”,写出了诗人喜爱诗歌,乐于吟哦的情景。“笋”字写出了诗人所见之物。“具行庖”,写出了作者所做之物。这两句写景清新自然,形象真切。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体现了民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