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钟子期,孰知悲与喜。
闻昔有韩娥,歌声绕梁起。
一歌令人悲,再歌令人喜。
同为齐中音,忧乐如转指。
我有太古弦,泠泠泻秋水。
所愿感人心,不愿感人耳。

【注释】

世无钟子期: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能知音。比喻没有知音。

韩娥:战国时期著名歌者。歌声绕梁起:形容歌声美妙。

忧乐如转指:忧喜像转动的手指,比喻一瞬之间变化无穷。

我有太古弦:我有古老的琴弦。太古,远古。

泠泠泻秋水:泠泠,清冷之意。形容琴声如同秋天的流水般清冷。

所愿感人心:我所希望的是感动人的心灵。

不愿感人耳:我所希望的是不感动人的耳朵。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共十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六首。诗人在这首寓言诗中,以韩娥的故事为喻,借以表达自己对知音难求的认识和感受。

诗的前四句“世无钟子期,孰知悲与喜。闻昔有韩娥,歌声绕梁起。”是说世上如果没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谁能知道悲喜之情?又听说过去有个著名的歌者名叫韩娥,她的歌声优美,能使听者听了后悲喜交集,好像她的声音能牵动听者的忧愁与快乐似的。

诗的中间四句“一歌令人悲,再歌令人喜。同为齐中音,忧乐如转指。”是说韩娥唱的第一首歌使听者悲,唱的第二首歌使听者喜;她的歌声就像齐国的音乐一样悦耳动听,能使听者的忧愁与快乐像转动的手指一样迅速地改变。

诗的最后四句“我有太古弦,泠泠泻秋水。所愿感人心,不愿感人耳。”是说:我有古老的弹琴的弦,它发出的音乐清冷如同泻下的秋水;我所期望的是感动人的内心,不希望感动人的耳朵。

这首诗通过韩娥唱歌这一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世间没有真正的知音是很难想象的,而能够理解你的人却很难找到。作者用韩娥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并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求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作者高洁孤傲、超然物外的思想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