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生巨璞,安知中有玉。
卞和持献之,王乃刖其足。
天不生卞和,此玉无人知。
天不生此玉,和足宁刖之。
但求识者献,刖足复何悲。

诗句释义

1 荆山生巨璞:指的是在荆州的山脉里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宝玉。

  1. 安知中有玉:难道人们真的能够了解这些珍宝里面藏有什么价值吗?
  2. 卞和持献之:卞和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因为对宝玉真伪有独到见解而被允许将发现的宝玉献给楚王。
  3. 王乃刖其足:楚王因为宝玉被卞和认为是真玉而命令砍去他的双脚。
  4. 天不生卞和:如果卞和不是那么聪明,也许宝玉的价值就不会被人发现。
  5. 此玉无人知:这块宝玉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欣赏,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价值。
  6. 天不生此玉,和足宁刖之:如果这块宝玉没有被发现,卞和也许就不会失去双脚。
  7. 但求识者献:卞和只要求那些能够识别宝玉真假的人来献宝,而不是希望有人主动送过来。
  8. 刖足复何悲:即使失去了双脚,卞和也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他为珠宝找到了真正的主人。

译文

在荆山深处,我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玉石。我们能知道这玉石里面藏着什么宝物吗?
卞和因为对玉石真伪有独特的见解,被允许将发现的宝玉献给楚王,楚王因此下令砍去他的双脚。
如果没有卞和的聪明才智,这块宝玉也许就没有被发掘出来,卞和也就不会有失去双脚的命运了。
只有那些能够识别宝玉的人才能够把它贡献出来,而不需要有人主动送上门来。
虽然失去了双脚,但这对卞和来说并不值得悲伤,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宝玉的真正主人,为了宝石的价值得到认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卞和的故事进行了寓言式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诗中通过对比卞和的经历和结果,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即追求知识和真相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的得失。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智慧和才华的重视,以及对于公正和公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