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幽藏郭外村,萧条萝薜满山门。
世无披老还谁过,坐有文公可再论。
吊古共看碑上句,感时且倒月中尊。
坐来不觉诸天暝,忽听疏钟动梵言。
【注释】
重修三过堂次原韵三首 其二:
- 古寺幽藏郭外村,萧条萝薜满山门。
- 世无披老还谁过,坐有文公可再论。
- 吊古共看碑上句,感时且倒月中尊。
- 坐来不觉诸天暝,忽听疏钟动梵言。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佛寺的诗。作者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冬到苏州任通判,次年春到杭州任知州。在任期间,他多次游历名山古刹,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重修三过堂时写的。
第一联是说寺庙隐藏在城外的村庄里,周围的山门萧条冷落,藤萝薜荔覆盖着。“古寺”、“山村”、“山门”等都是点染环境的词语。“幽”、“萧条”等词则描绘了环境之清幽,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萝藋”是一种蔓生植物,这里指藤萝和薜荔,都是常绿植物,所以用“满山门”。“薜荔”又叫木莲,是一种寄生植物,它依附在其他树木上生长,故又称寄生树。这两种植物都是常绿或落叶灌木,它们的枝叶繁茂,可以覆盖大片土地。所以诗人用“萝藋”和“薜荔”,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所在的自然环境。
第二联是说世间没有能与自己匹敌的人,只有文公可以与之辩论。“披老”指文徽明(1470-1559),字子升,号南溪,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唐顺之的儿子,以博学多闻著称于世,曾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等大型图书。他的书法也极为精妙,为后世所推崇。这里的“谁”是疑问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坐有文公可再论”则是说文徽明在场,可以与他讨论学问问题。“文公”指的是文徽明,“再论”是再次进行讨论。“可再论”表示文徽明非常博学,能够与作者讨论各种学问。
第三联是说在游览古迹时,看到墓碑上的文字,感叹时光易逝,月亮也快要下山了。“吊古”是指凭吊古迹,也就是参观古代的遗迹和文物。“共看”表示大家一起欣赏。“碑上句”是指刻着文字的石碑上的句子。“感时”则是表达感慨时代之意。“且倒月中尊”则是指月亮即将落下。这里的“尊”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酒樽。“倒”是倾覆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将要落下来,就像古人饮酒时倾倒酒樽一样,感叹时间流逝。
最后一句是说不知不觉中已经日落西山,突然听到寺庙里响起了钟声。“坐来不觉诸天暝”意思是坐下来不知不觉就天黑了,“诸天”指的是天空中的星星,这里用来形容天色昏暗。“忽”在这里是忽然的意思,“闻疏钟”则是指听到寺庙里的钟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突然听到寺庙里的钟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深厚的感情。通过描绘古寺的清幽、山门的萧条以及文徽明的智慧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