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遗迹觉林中,岁久荒凉戏牧童。
三过题诗浑是梦,千年觅胜总成空。
山僧已入忘言境,词客还多琢句功。
景仰高风难再挹,遥瞻明月起林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作品。他原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有《苏学士集》,存诗约290首,内容涉及政治沉浮、生活琐事、山水田园等。
我们来逐句解释诗句:
- 重修三过堂次原韵三首 其一:“重修三过堂”指的是重新修建了三过堂这个地方,而“次原韵”则是按照原来的韵脚来写。
- 苏公遗迹觉林中:苏公是指苏舜钦的遗迹,他在这个地方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被称为“遗迹”。
- 岁久荒凉戏牧童:岁月已经过去很久,这个地方变得荒凉,被戏弄的对象变成了牧羊人。
- 三过题诗浑是梦:三次路过这个地方,都留下了题诗的痕迹,但似乎都是一场梦。
- 千年觅胜总成空:寻找美好的景色,总是感到虚无缥缈,无法实现。
- 山僧已入忘言境:山中的僧人已经进入了忘言的境界,这里的“忘言”可能是指忘记言语,达到了一种境界。
- 词客还多琢句功:诗人还在努力雕琢自己的诗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 景仰高风难再挹:景仰他的高尚品质,但难以再次得到提升。
- 遥瞻明月起林东:在月光下仰望,仿佛看到了明月从林东升起。
接下来是译文:
重修三过堂次原韵三首 其一
苏轼的遗迹在森林之中,时间流逝变得荒芜,成为牧羊人的玩耍之地。
多次经过此地,留下许多诗句,但它们似乎都是一场梦,无法实现。
山中的僧人已经进入了一种忘却言语的境界,而诗人还在努力雕琢自己的诗句,追求更高艺术的境界。
我景仰他的高尚品质,却无法再次提高自己。
在月光下仰望,仿佛看到了明月从林东升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苏轼遗迹和诗人情感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苏轼遗迹的描述和对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境界的思考,体现了他的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