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堂下槐,乃在彩烟山。
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
槐根两兄弟,彩服何斑斑。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
但见槐树长,不知母身老。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
返哺识劬劳,忘忧思襁褓。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
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
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
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
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
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青青堂下槐,乃在彩烟山。”
  • 解释:描述堂前的槐树茂盛、色彩斑斓如同仙境一般。
  • 翻译:在堂屋下方有一棵茂盛的槐树,它位于一个色彩斑斓的地方(即彩烟山)。
  1. “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
  • 解释:形容槐树的树干粗壮,如同珍贵的玉璧紧密相连。
  • 翻译:槐树的树干就像一块完整的玉石,两枝树枝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圆圈。
  1.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
  • 解释:描述一位贤良的母亲,每天都在槐树下行走。
  • 翻译:在槐树下有一位贤良的母亲,她每天步行于槐树之间。
  1. “槐根两兄弟,彩服何斑斑。”
  • 解释:比喻槐树根部的两个儿子——槐树和槐花,它们的颜色鲜明。
  • 翻译:槐树的根就像两个兄弟一样紧密相连,而槐花则呈现出鲜明的颜色。
  1.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
  • 解释:表示母亲的头发已经变白,而她与槐树同样值得称赞。
  • 翻译:现在的母亲已经满头白发,但她与这棵槐树一样美丽、值得尊敬。
  1. “但见槐树长,不知母身老。”
  • 解释:只看到槐树不断增长,却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也在增长。
  • 翻译:虽然我看到了槐树不断成长,但我却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也在增长。
  1.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
  • 解释:指代一种象征,可能是对孝道的象征,或是一种寓意深刻的东西。
  • 翻译:在槐树的上方有一个返回哺育的老鸟,而在它的下方则有能够让人忘记烦恼的草。
  1. “返哺识劬劳,忘忧思襁褓。”
  • 解释:返哺是乌鸦的一种习性,知道父母养育的辛苦;忘忧草能让人忘却忧虑。
  • 翻译:知道乌鸦返哺是因为它懂得父母的辛劳,而忘忧草则能让人心无杂念。
  1.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
  • 解释:形容槐树已经非常高大,以至于超过了屋子的高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翻译:现在的槐树已经长得非常高大,甚至超过了屋子的高度,可以用手指数出它已经生长了三十年。
  1. “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
  • 解释:描述周围环境,可能是指周围的景象或人们的行为。
  • 翻译:周围的景色或人们的举止或许都像在拱揖行礼,彼此之间相互旋转。
  1.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
  • 解释:没有观察到孩子们孝顺,怎么能知道母亲的贤良?
  • 翻译:如果没有看到孩子孝顺,又怎么能了解母亲的贤良?
  1. “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
  • 解释:即使是微小的草木也有其价值,永远地被赋予诚信于苍天。
  • 翻译:即使是微小的草木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永远地被赋予诚信于苍天。
  1.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
  • 解释:询问孩子的愿望是什么?孩子希望槐树永远长在他的眼前。
  • 翻译:孩子有什么愿望呢?他希望能看到这棵槐树永远生长在他面前。
  1. “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
  • 解释:每年槐花都会盛开,槐叶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而保持绿色。
  • 翻译:每年的春天,槐花都会盛开,而到了夏天,槐树叶子也会变得翠绿。
  1. “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
  • 解释:难道没有小动物的梦想和争斗吗?这些小动物们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斗争。
  • 翻译:难道没有小动物们的梦想和争斗吗?这些小动物们总是为了争夺食物而争斗不休。
  1. “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
  • 解释:当人们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宽广;白云布满了山谷。
  • 翻译:当人们笑起来时,整个世界都会显得更加宽广;天空中充满了白云,山谷中也充满了白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彩烟山的槐树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人物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和对自然的崇敬。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树木、花草、小鸟等——来象征人的美德和情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家庭和谐、子女孝顺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此外,诗的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富有音乐韵律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