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云不为雨,南山有雷空作声。
田畴龟裂稻苗死,农夫日夜形哀鸣。
前岁滔天遭大水,去年疫疠人多死。
甫能今岁可图生,旱魃为灾又如此。
嗟哉我民何罪愆,罹兹荼毒连三年。
老夫作诗问造物,天乎天乎何以然。

【注释】:

丙子:指唐僖宗光启元年(885)。郑明府:郑畋的官职。郑畋,唐朝宰相,曾任江西观察使。

云为:云彩。

不为雨:云彩不降雨。

雷作声:打雷。

龟裂:形容土地干旱裂开。

形哀鸣:形容农民因旱灾而发出悲哀的叫声。

滔天:形容洪水泛滥。

疠(lì)疫:瘟疫。

今岁:今年。

图生:祈求丰收。

旱魃(bá):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也比喻自然灾害。

何罪愆(qiān):有什么罪恶?

荼毒:毒害。

老夫:诗人自称,表示谦虚。造物:自然,宇宙。

【赏析】:

《丙子夏秋苦旱呈郑明府》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大旱三年后,以诗代柬给时任江西观察使的郑畋的一首咏叹时事、抒发感慨的五言古诗。此诗借对自然灾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全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语言简练。

首句“北山有云不为雨,南山有雷空作声。”用夸张手法写北方和南方的景象,暗示了天气的异常变化。接着第二句“田畴龟裂稻苗死,农夫日夜形哀鸣。”进一步描绘了旱灾带来的严重后果,田地龟裂,庄稼枯萎,农民们日夜哀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旱灾的严重程度。第三句“前岁滔天遭大水,去年疫疠人多死。”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今年旱情的严重性。最后两句“甫能今岁可图生,旱魃为灾又如此。”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苍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