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嘈市喧不到耳,衮衮台省那经心。
悠然独坐草亭下,一曲为鼓瑶芳琴。
瑶芳琴,传太古,不比近来新乐府。
子期去后谁知音,高山流水元无谱。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Gao Cáocāo’s “In the Garden of a Mountain Pavilion Playing the Dingqin”
Translation and Analysis :
Original Poem:
嘈嘈市喧不到耳,衮衮台省那经心。
悠然独坐草亭下,一曲为鼓瑶芳琴。
瑶芳琴,传太古,不比近来新乐府。
子期去后谁知音,高山流水元无谱。
Analysis: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描写一个静谧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嘈嘈市喧不到耳”,用“不到耳”表达了喧嚣的城市声被隔绝在外,只有自然之声能进入耳中,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次句“衮衮台省那经心”,则描绘了官员们忙于政务,无心欣赏音乐的情景,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繁忙与疏离。第三句“悠然独坐草亭下”,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宁静的草亭中,心境平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第四句“一曲为鼓瑶芳琴”,表明了在这一刻,所有的杂念都被音乐所驱散,只剩下琴声回荡在山谷之间。这里的“瑶芳琴”可能指的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乐器,象征着高洁的艺术和历史传承。第五句“瑶芳琴,传太古”,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古典音乐的价值,它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而第六句“子期去后谁知音”则转入了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失去知音后的寂寞和对音乐意义的重新评估。最后一句“高山流水元无谱”则是一种哲学上的总结,意味着真正的艺术是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规范和约束的。全诗以音乐作为载体,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内心活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Notes:
- 作者介绍: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字大章,号纯庵。曾任金川门卒,后隐居授徒,晚年受周忱推荐为学官,但坚辞。著有《野古集》。
-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顾宗术的赋作之后,可能是一首赠答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