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稳于马,骑过南山下。
竹鞭三尺长,不用紫游缰。
四郊干戈罢,归放桃林野。
一曲太平歌,尔童奈乐何。

诗句逐句释义及译文

  1. 牛背稳于马
  • :指牛。在古时候,牛因其耐力和力量而被用于运输和耕作。
  • :与“牛”相对应,此处可能指的是另一种牲畜,如骡子或驴,这些动物通常被用作骑乘工具。
  1. 骑过南山下
  • 南山:指的是位于某地的南边山脉。
  • 骑过:骑马穿过,表示一种行动或经历。
  1. 竹鞭三尺长
  • 竹鞭:用竹子做成的长鞭,常用于骑在马上控制马匹。
  • 三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现代的0.33米。
  1. 不用紫游缰
  • 紫游缰:一种华丽的缰绳,常用来装饰马匹。
  • 不用:表明无需使用这种装饰性的缰绳。
  1. 四郊干戈罢
  • 四郊:通常指四周的边界地区。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泛指战争。
  1. 归放桃林野
  • 归放:返回自然状态。
  • 桃林野:指广阔的桃花林旁的原野,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片宁静之地。
  1. 一曲太平歌
  • 太平歌:和平时期的音乐,歌颂太平盛世。
  1. 尔童奈乐何
  • 尔童:你们这些孩子。

  • 奈乐何:怎能快乐得起来?

    注释

  1. 牛背稳于马:比喻牧童骑着牛,比骑着马更稳定安全。
  2. 骑过南山下:牧童骑着牛经过山脚下。
  3. 竹鞭三尺长:牧童用长竿(竹鞭)来控制牛。
  4. 不用紫游缰:牧童并不需要华丽的缰绳。
  5. 四郊干戈罢:周边的战争已经结束。
  6. 归放桃林野:牧童回到了自然的桃林旁。
  7. 一曲太平歌:唱的是关于和平的歌曲。
  8. 尔童奈乐何:孩子们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场景,以及牧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中“牛背稳于马”和“不用紫游缰”等句子,巧妙地将牧童与牛、马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牧童的独立性和自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孩子们未来幸福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