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连城璧,乃在巨璞中。
无人辨其真,甘与燕石同。
所以卞和氏,抱泣秋山空。

【注释】

皎皎 ——光明的样子。连城璧:比喻美玉。

乃在巨璞中:指卞和氏的璞玉埋于大山之中,经楚王、赵王、秦王等多次剖视而未得其玉(皆因是真玉)。

甘与燕石同:指卞和氏之玉被误认为燕国的石头,后终被识破。

抱泣秋山空:指卞和氏抱恨痛哭于楚山之上。

【赏析】

《古意》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古人故事抒发了对世事的愤慨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第一句“皎皎”二字,以光华四射、晶莹剔透的璧玉来比喻贤能之士,既突出了贤能士人的品格特征,又烘托出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一句的大意是:光明照人,犹如天上明珠般的连城璧玉,其实却是埋在大石中的璞玉。第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写明“乃在巨璞中”,即指卞和氏之璞玉。“乃”字有“正是”、“正是如此”之意,“巨璞”则表明卞和氏之玉是块巨大的璞玉,非同一般。

第三、四句,诗人用两个典故,一正一反,深刻地揭示了卞和氏悲剧命运的原因所在。前一个典故,说的是楚国的玉匠卞和为楚厉王献璞玉而被砍伤左脚;后一个典故,讲的是卞和之子卞随和卞臧也相继为楚武王献璞玉,结果也被砍伤双脚。这两个典故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既表现了当时社会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黑暗现实,又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最后二句,诗人用“抱泣秋山空”的意象,来表达他对卞和氏抱恨痛哭的同情。“抱泣”二字写出了卞和氏悲痛欲绝的心情,“秋山”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但卞和氏却在这萧瑟的秋季里抱恨痛哭,可见他内心的悲凉是何等凄惨!

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既有对卞和氏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激,更有着对人生坎坷的深切体验和思考。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语言简练含蓄,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