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鸡初鸣月在堂,少妇挑灯开洞房。
晨鸡再鸣月在树,门前马嘶郎欲去。
城西月落鸡三鸣,出户不闻郎马声。
马声已远鸡声静,回首不知郎远近。
寄语晨鸡休浪啼,啼时愿郎归马嘶。

这首诗名为《鸡鸣曲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晨鸡的啼鸣和马嘶声,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逐句解释诗句含义:

1. 晨鸡初鸣月在堂,少妇挑灯开洞房。

  • 注释: 清晨的第一只公鸡开始啼叫时,明亮的月亮出现在庭院中,年轻的女子(少妇)点亮灯火,准备进入她的洞房。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黎明时分,公鸡的叫声伴随着初升的月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诗意。女子则在这个宁静的时刻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象征着期待与希望。

2. 晨鸡再鸣月在树,门前马嘶郎欲去。

  • 注释: 第二只公鸡再次啼叫时,月亮似乎在树林间闪烁,门前传来马匹奔跑的声音,男子即将离开。
  • 赏析: 这个场景传达了离别的紧张氛围,公鸡的连续鸣叫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马嘶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这样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使读者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3. 城西月落鸡三鸣,出户不闻郎马声。

  • 注释: 最后,当城西的月亮落下时,三只公鸡相继啼叫,但出门后却再也听不到男子的马蹄声了。
  • 赏析: 这个结尾带有一种失落和哀愁的感觉。月亮的出现通常代表着夜幕降临,但在此却被用来强调离别的时间,而随后的寂静又暗示了男子可能已经远行。这种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效果。

4. 马声已远鸡声静,回首不知郎远近。

  • 注释: 男子骑马离去,留下的声音越来越远,而此时鸡已经安静下来,女子回头望去,却不知道男子距离自己有多远。
  • 赏析: 这一句深刻地刻画了女子的无助与迷茫。她虽然听到了马走远的声音,但无法确定男子的具体位置,这种无力感让人感到心疼。同时,也反映了女子对于分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寄语晨鸡休浪啼,啼时愿郎归马嘶。

  • 注释: 最后,诗人对早晨的公鸡说,不要再胡乱啼叫了,因为每当你啼叫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我的爱人能够归来并听到你的嘶鸣。
  • 赏析: 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所在,诗人用一种几乎是祈求的语气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他不希望公鸡的啼叫打扰到他的爱人,因为他总是在想象着与她重逢的那一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和不舍。

这首诗通过对公鸡啼鸣、马嘶和月亮等自然元素的描述,巧妙地传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