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乌哑哑啼复啼,夜夜不离庭树枝。
妾听乌啼识乌意,明日官家赦书至。

《乌啼曲》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乌鸦在夜间不断地鸣叫,声音凄厉而哀婉,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幸遭遇。诗中的“乌啼”指的是乌鸦的叫声,“夜夜不离庭树枝”则形象地描绘了乌鸦夜间栖息的情景。

译文:
秦地的乌鸦哑哑啼叫着,夜晚不停地在庭院树枝上啼叫。我知道乌鸦的啼声中蕴含着它的痛苦和悲伤,因为它的叫声让我联想到了官家颁布的赦免文书。

注释:

  1. 秦乌:秦地的乌鸦,指代一种鸟。
  2. 哑哑啼复啼:乌声哑哑,重复不断。
  3. 夜夜不离庭树枝:夜晚也不停地在庭院树枝上啼叫。
  4. 妾听乌啼识乌意:我倾听乌鸦的叫声,能够理解它们的心情。
  5. 明日官家赦书至:期待明天官家颁布赦免文书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乌鸦叫声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关注,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乌鸦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巧妙地借助乌鸦的叫声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他对语言的精妙运用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