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六月,无地寻清凉。
东家少年不怕暑,玉碗冰花调蔗浆。
平头奴子面如玉,纨扇驱风入修竹。
安知跃马走红尘,畏途炎蒸愁杀人。
【注释】
苦:极,特指;行:诗体名。江南五六月,无地寻清凉:江南的六七月份,没有地方可以找到凉爽的地方。
东家少年不怕暑,玉碗冰花调蔗浆:东家的年轻小伙不怕暑热,端着一碗冰花似的甘蔗酒喝。
平头奴子面如玉,纨扇驱风入修竹:平头奴仆的脸色像白玉一样白净,用纨扇驱赶着风进入修长挺拔的竹林中。
安知跃马走红尘,畏途炎蒸愁杀人:怎么知道骑着骏马在滚滚的尘土中奔驰呢?畏途炎蒸愁杀人:畏惧着炎热的路途让人愁苦到要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地区炎热气候的诗歌。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酷热天气的感慨之情。
首句“江南五六月”交代了时间与地点,为后文描绘炎热的景色做了铺垫。接着第二句“无地寻清凉”直接点明了江南地区的炎热程度,使人感到难以忍受。第三句“东家少年不怕暑”,则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出年轻人不畏炎热、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第四句“玉碗冰花调蔗浆”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对甘蔗汁的冰花般的美丽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江南地区的炎热程度。第五句“平头奴子面如玉”则通过描绘奴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于炎热天气的无奈和无奈。
第六句“纨扇驱风入修竹”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通过描绘竹子的清雅脱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安知跃马走红尘,畏途炎蒸愁杀人”则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骑马人的困境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天气下人们的艰难困苦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