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长城裂,再哭长城崩。
长城窟中水,夜夜闻啼声。
哀哀双泪血,洒向城上月。
长城若不倾,何由见夫骨。

杞良妻

一哭长城裂,再哭长城崩。
长城窟中水,夜夜闻啼声。
哀哀双泪血,洒向城上月。
长城若不倾,何由见夫骨。

译文

当妻子的哭泣声响彻夜空,她的声音如同刀割一般,令人心碎。她的泪水如泉涌般不断流淌,每一滴都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她的哭声在长城的深处回荡,仿佛是一首悲怆的挽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站在城墙之上,仰望着星空,泪水与月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她悲伤的脸庞。

注释

  • 长城裂:形容妻子的哭泣声如同撕裂了长城,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悲痛之深。
  • 长城崩:进一步描绘了哭泣声的巨大力量,使得长城也为之颤抖,形象地表现出妻子的绝望和悲痛。
  • 窟中水:这里的“窟”指的是长城内部的空洞或裂缝,水的流动象征着妻子内心的悲伤情绪无法抑制。
  • 夜夜闻啼声:指妻子每天晚上都听到丈夫的啼哭声,这种持续的哀嚎让她感到无尽的痛苦和无助。
  • 洒向城上月:妻子的泪水洒在城墙之上,映照出明亮的月光,形成了一幅悲伤的画面。月亮成为了她情感的象征,反映了她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哀悼。
  • 长城若不倾:如果长城不倒,她将看不到丈夫的尸体,这句话表达了妻子对丈夫死亡的极度恐惧和担忧。
  • 何由见夫骨:暗示如果长城不倒,她将永远无法见到丈夫的遗体,这是一种对未来无望的预感和深深的悲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妻子的哭泣声和泪水,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和绝望的心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长城”这一象征物,将其比作妻子内心的痛苦和绝望。通过反复的“哭”、“裂”、“崩”等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通过“窟中水”、“洒向城上月”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妻子内心的悲伤和无助,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心境。此外,诗中的“长城若不倾”、“何由见夫骨”等句子,不仅揭示了妻子对丈夫死亡的恐惧,也反映出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