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妾安所居,所居在中堂。
女子不出门,肯离慈母傍。
十三学织素,绣得金鸳鸯。
十五嫁夫婿,佩以双明珰。
一朝复一朝,芙蓉照秋镜。
自倚颜如花,不识郎心性。
嫁鸡逐鸡飞,郎情与妾违。
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
【注释】
贱妾:地位低微的妇女。所居:住处。中堂:内室。女子不出门,肯离慈母傍:指女子在家中,不愿远离母亲。十三:女子十五岁。织素、绣得金鸳鸯:指织布和刺绣女工活。金鸳鸯:用金线绣成鸳鸯图案。十五:女子十五岁。夫婿:丈夫。双明珰(dāng):耳环。芙蓉:荷花。秋镜:指镜子。自倚颜如花,不识郎心性:指女子依偎在男子身旁,却不理解男子的心思。嫁鸡逐鸡飞:女子出嫁后就像鸡被放飞一样,不能自主。郎情与妾违:男子的感情和女子的意愿不一致。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愿像松柏那样坚强,永远依附于女萝树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妇女生活的作品。诗中描写了一位贫苦女子的不幸命运,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悲惨的处境。
第一首开头四句,写这位贫家女子的居处和她的生活状况。“贱妾”是“小妾”的省文;“安所居”即住在什么地方,也就是居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住在中堂里。“中堂”,古代室内正厅,这里泛指住宅。“十三学织素,绣得金鸳鸯。”意思是,我十三岁就学会了织布和刺绣女工,而且绣成一对金鸳鸯图案的耳环。“素”字在这里作名词,指丝帛一类的织物。“金鸳鸯”指金线缀成的鸳鸯花纹的耳环。“十五嫁夫婿,佩以双明珰。”意思是,我十五岁嫁给一个男子,身上佩戴着两个耳环。这里的耳环,也是指用金线绣成鸳鸯花纹的耳环。
第二首开头四句,写这位贫家女子婚后的生活状况。“一朝复一朝,芙蓉照秋镜。”意思是说,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芙蓉”指荷花。“秋镜”指梳妆用的镜子。“自倚颜如花,不识郎心性。”意思是说,我经常依偎在男子身边,但并不知道他的心思。“识”字在这里作动词解释,知道、了解的意思。“嫁鸡逐鸡飞,郎情与妾违。”意思是说,丈夫一旦出门,就如同鸡儿被放飞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郎情”指男子的感情,“妾意”指女子的意愿,“与”同“欤”,“违”同“违”。这句意思是说,男子和女子的愿望并不一致。“愿为松柏树,长附女萝衣。”意思是说,我愿意像松柏和女萝那样坚强,永远依附于女萝树上。
这首诗通过写一个贫家女子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封建社会里下层妇女悲惨的生活处境,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本质。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有强烈的感情和愿望,但由于受到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只能默默忍受痛苦的命运。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