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啼鸟自间关,惊起幽人梦里闲。
渴思欲吞云梦泽,卧游应遍武夷山。
但将俗念抛千劫,未达仙阶只一间。
莫讶惠能真獦獠,由来佛性不拘蛮。
隔林啼鸟自间关,惊起幽人梦里闲。
渴思欲吞云梦泽,卧游应遍武夷山。
但将俗念抛千劫,未达仙阶只一间。
莫讶惠能真獦獠,由来佛性不拘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和内心境界。诗中的“隔林啼鸟”与“惊起幽人梦里闲”,通过自然之声触动诗人内心的宁静,使得他在这悠扬的笛声中感受到一种难得的闲适与超脱。这种闲适不仅源于对外界环境的超然感受,也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渴思欲吞云梦泽,卧游应遍武夷山”,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在渴望征服自然的渴望下,他想象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游历四方,体验不同的生活与文化。这里的“卧游”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墨客游历天下的一种赞美,更是诗人对于知识与见识的追求。
诗人并未因此满足,“但将俗念抛千劫”,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决心放下世俗的牵绊,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这种转变是漫长而痛苦的,但也是诗人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最后两句“莫讶惠能真獦獠,由来佛性不拘蛮”,则是一种豁达的自信。诗人以禅宗大师惠能为例,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接纳,认为佛性和人性并无本质区别。这不仅仅是对佛教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生命多样性的一种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