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闻长沙,说在天尽处。
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
家鸡各有埘,海燕各有窠。
郎家扑天屋,作底爱风波。
玉刻莲花斝,碧酒湛若空。
与郎双杯送,出门耐霜风。
春风上燕京,秋风下湘渚。
黄鹄有六翮,定自不及汝。

【注释】

①“懊恼”: 恼怒。②“曲”: 诗歌的体裁。③“效齐梁体”: 效法南北朝时的齐梁体诗。④“小时”: 小时候,年幼时。⑤“闻长沙”: 听说长沙。⑥“说在天尽处”: 说是在天的尽头。⑦“人言”: 人们的说法。⑧“郎船”: 男子出外的船。⑨“已过长沙去”: 已经过了长沙。⑩“家鸡”: 家养鸡。⑪“各”: 各自。⑫“埘”: 鸡舍口。⑬“海燕”: 海边燕子。⑭“窠”: 窝。⑮“扑”: 飞。⑯“作底”:为什么。⑰“浪(làng)”: 波涛。⑱“玉刻莲花斝(jiǎ)”: 用玉石雕刻的酒杯。⑲“碧酒湛若空”: 绿色的美酒清澈如空。⑳“双杯”: 两杯酒。㉑“送”: 赠别。㉒“出门耐霜风”: 出门忍受寒霜和秋风。㉓“燕京”: 京城。㉔“湘渚”: 湘江中的小洲。㉕“黄鹄”: 一种大雁。

【赏析】

这首五绝是作者为歌妓所写,表现了对这位女子的深情厚意。

第一联:“懊恼曲效齐梁体”,诗人起笔就点明题旨:“懊恼”,这是由不得不写的。“效齐梁体”,即学习南、北朝时盛行的那种以绮丽柔靡为特点的齐梁体诗,也就是所谓“艳体”。诗人在这里自谦地说自己不过是效颦学步,模仿古人而已,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才华的人。

第二联:“小时闻长沙,说在天尽处。”“小时”,指少年时期。“天尽处”,这里泛指天涯海角。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年时代听到别人说到长沙,说长沙在天涯海角。诗人用“说在天尽处”来反衬自己当时年少无知,天真无邪。

第三联:“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诗人继续写自己的感受。“人言”,这里指他人所说。“见郎船”,指看到情人离去。“已过长沙去”,意思是说,别人都说你离开长沙远去了,可是自己却还没有走呢。诗人用“未”“已”对照,既写出了自己的天真幼稚、轻信谣言的特点,同时也流露出对情人的思念。

第四联:“家鸡各有埘,海燕各有窠。”这两句诗借用家鸡和海燕来比喻男女有别。“家鸡”是指公鸡,因为公鸡总是守着母鸡;“海燕”是指燕子。“各有埘”、“各有窠”,意思是说男欢女爱,各自有所归属,不能随便相会。

第五连至第八句:“郎家扑天屋,作底爱风波。”“扑”,同“拍”。“作底”,即什么缘故。“天屋”,指高高的房屋。“风波”,比喻世事多变或人情世故。意思是说,我住的地方很高啊!为什么还要喜欢那些世俗的风波险阻呢?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九至第十句:“玉刻莲花斝,碧酒湛若空。”“玉刻”,指用玉石雕刻而成,这里形容酒器的精美;“湛”,深的意思。“碧酒”,指绿色美酒。“湛若空”,形容酒的颜色深得可以与天相映。意思是说,用玉石雕成的酒杯盛着碧绿的美酒,酒色深得可以与蓝天相比。

第十一句:“与郎双饮送,出门耐霜风。”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两人离别的情景。“双饮”,指两人一起喝酒。“出门耐霜风”,意思是说,分别的时候要能经受得起寒冷的秋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第十二句:“春风上燕京,秋风下湘渚。”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议论色彩。诗人通过描写四季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感慨。最后两句:“黄鹄有六翮,定自不及汝。”这两句诗出自《汉书·扬雄传》。黄鹄(huò),大鹏鸟的一种,翅膀展开有三尺宽。翮(hé),鸟张开的翅膀。意思是说,黄鹄有那么大的翅膀,它一定能够飞越万里云霄,但是怎么能比得上你的才能呢?

这首诗是歌妓代作的,所以诗人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而是用了委婉的语气、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歌妓深深的爱慕之情。全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是一首情韵悠长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