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昔放逐,颇好山水事。
观其著文词,动以喻来世。
逮今岁月改,陵谷莽迁异。
我行徂灌川,闻有招隐地。
怀贤慰遐想,吊古积幽思。
尘馆休吏衙,秋原散游骑。
度岭疲登顿,涉溪苦沾渍。
空潭激哀流,古木堕馀翠。
穷搜尽阳景,屡剔断碑字。
岂无会心观,往往悖图志。
兴尽且须返,聊以展同致。
闻灌人云有柳子厚遗迹因策马往寻历大源塘入仙源洞不得其处而返
柳侯昔放逐,颇好山水事。
观其著文词,动以喻来世。
逮今岁月改,陵谷莽迁异。
我行徂灌川,闻有招隐地。
怀贤慰遐想,吊古积幽思。
尘馆休吏衙,秋原散游骑。
度岭疲登顿,涉溪苦沾渍。
空潭激哀流,古木堕馀翠。
穷搜尽阳景,屡剔断碑字。
岂无会心观,往往悖图志。
兴尽且须返,聊以展同致。
注释:
- 闻灌人云有柳子厚遗迹:听到灌水的人说这里曾经有一个叫柳子厚的人在这个地方留下了遗迹。
- 昔放逐:昔日被放逐。
- 颇好山水事:很喜欢欣赏山水的景色。
- 观其著文词:观察他的文章中所描绘的景物。
- 动以喻来世:文章里经常用它来比喻未来的事情。
- 陵谷莽迁异:山丘和山谷都变了样。
- 我行徂灌川:我前往灌水边。
- 闻有招隐地:听说这里有个隐居的地方。
- 怀贤慰遐想:怀念贤人,安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 吊古积幽思:凭吊古代的事物积累深沉的思念之情。
- 尘馆休吏衙:打扫了尘土,放下官吏的职责。
- 秋原散游骑:在秋天的原野上散开游骑兵队。
- 度岭疲登顿:翻过山岭,疲惫的登上山顶。
- 涉溪苦沾渍:涉水过溪时,衣服沾满了泥水。
- 空潭激哀流:潭水空荡,激起悲伤的水流。
- 古木堕馀翠:古老的树木仍然保留着绿色。
- 穷搜尽阳景:搜索寻找到了夕阳西下的情景。
- 屡剔断碑字:多次清理石碑上的字迹。
- 岂无会心观:难道没有能引起共鸣的地方吗?
- 往往悖图志:往往背离他的理想。
- 兴尽且须返:兴致已经没有了,应该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寻访柳子厚遗迹的小诗。诗人在追寻历史遗迹的过程中,饱览名山秀水、古迹遗址,抒发感慨,表达对贤人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凭吊之情。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柳子厚被贬后喜欢山水的事迹,为下文作铺垫。第二联写诗人游览柳子厚遗迹,观赏他留下的文字作品,从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哲理,寄托自己的理想志向。第三联转折到眼前,诗人来到灌水边,听闻此地有柳子厚的遗迹,于是前往探寻。第四联写诗人在探访过程中,看到一片荒废的官署和游骑队伍,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五联写诗人翻越山岭,涉过溪水,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官署附近。第六联写诗人在官署内找到了一处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处,并在此休息。然而,当他准备离去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找到柳子厚的遗迹。第七联写诗人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石碑上的字迹已经被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第八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许多石碑都已经倒塌了。第九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一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二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三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四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五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六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第十七联写诗人在搜寻中,发现了一些被风吹落的树叶和树枝。最后一句“兴尽且须返”,意味着诗人的兴致已经没了,应该回去了,这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