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邻庄树,亭亭玉立身。
独游无我拒,往事复谁颦。
山果红疑橡,汀花白是蘋。
板桥深涧里,应有武陵人。

好的,为您分析这首古诗:

九月十四日赵尔锡西庄泛舟和涯翁韵 其三

好在邻庄树,亭亭玉立身。

独游无我拒,往事复谁颦。

山果红疑橡,汀花白是蘋。

板桥深涧里,应有武陵人。

译文与注释

  1. 好在邻庄树,亭亭玉立身
  • 亭亭玉立:形容树木长得高而直,如同女子穿戴着华丽的衣裳一样优雅动人。
  • 独游无我拒:表示自己在独自旅行时不会感到排斥或孤单,有独立自主的意味。
  • 往事复谁颦:暗示过去的事情无法让任何人皱眉头或表现出不悦。
  1. 山果红疑橡,汀花白是蘋
  • 山果红疑橡:比喻山中的果实颜色鲜艳,仿佛是橡树果实一般。
  • 汀花白是蘋:形容水边花草的颜色洁白如蘋草。
  • 这里的“苹”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代表自然之美。
  1. 板桥深涧里,应有武陵人
  • 应有武陵人: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里用“应有武陵人”来表达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想象或期待。
  • “武陵人”是指传说中的一个隐士,常常被用来指代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人物形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内心的宁静。诗人选择在秋天的某一天,独自前往西庄泛舟,并与他人共赏美景。诗中多次使用“亭亭玉立”、“无我拒”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独立和从容。此外,“往事复谁颦”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态度,即不再为过去的不快所困扰。

诗中的景色描绘尤为细腻,从邻庄的树木到水边的花草,再到深邃的涧流,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元素,诗人传递了一种向往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应有武陵人”一句则将读者带入了对理想生活的遐想之中,使人不禁思考如何能够像武陵人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九月十四日赵尔锡西庄泛舟和涯翁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心灵的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