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卜筑枕江濒,举杯独酌罗浮春。
宇宙几逢三月景,蜉蝣应笑百年身。
何缘蝉蜕寰中事,得比羲皇世上人。
赤地平原飞旱魃,穷阎瓦甑起黄尘。
十郡敲鞭官赋急,四郊烽火羽书频。
利穷山海脂膏尽,税及舟车道路贫。
云冷战场埋白骨,车深山麓绝遗民。
当昼街衢横虎兕,故乡门巷长荆榛。
饥寒共抱农桑恨,覆载何孤天地仁。
贷粟捐租常倚盻,积薪厝火敢谁论。
书生叹息曾流涕,天阙高深难具陈。
日月亦常临蔀屋,庙堂宁忍弃编氓。
阳春浩荡云为雨,和气氲氤夜向晨。
伫望太平知有待,错教愁苦动相嗔。
东皋舒啸陶彭泽,谷口躬耕郑子真。
啜菽敢忘青玉案,忧天空负白纶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在江南边的小洲上闲居,独自举杯享受罗浮春色;
宇宙间几度迎来春天,蜉蝣却笑百年生命短暂;
如何得到像羲皇那样超凡脱俗的境界,摆脱世俗的烦恼?
赤地平原上飞起旱魃,穷乡僻壤中升起黄尘;
十郡官民被征调,四郊烽火连天起,战事不断;
山海之利已尽,税赋加重,舟车道路贫乏至极;
战场荒凉,白骨如山;村庄荒凉,百姓无家可归;
白天街头虎兕横行,夜晚村巷荆榛丛生;
饥寒交迫,百姓哀怨;天地间何尝不是仁心所系?
常想借粟捐租,但无人敢说出口,只能积薪厝火,不敢言说;
书生叹息流泪,朝廷高深莫测,难以明言;
日月照临小屋,虽身处困境却仍心怀希望;
期盼太平盛世,但知道这需要时间;错教愁苦之情,令人嗔怒;
东皋舒啸,仿效陶渊明;谷口躬耕,效仿郑子真;
品尝豆羹,不忘青玉案的美食;忧患满怀,却只能负白纶巾。
注释
- 感时:对时代有感而发。
- 排律:一种诗体,要求对仗工整、韵律严谨。
- 罗浮春色:指春日的美好景色。
- 蜉蝣:比喻短暂的人生。
- 寰中事:世间的事情。
-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神农氏等先祖,象征理想或超越。
- 旱魃:旱灾时的恶神,这里指干旱灾害。
- 黄尘:尘土飞扬。
- 官赋急:赋税征收紧迫。
- 羽书频:文书频繁。
- 利穷:利益枯竭。
- 税及舟车道路:征税及至舟船和车马的道路。
- 云冷战场:形容战场上气氛冷峻。
- 覆载:指苍天或大自然。
- 何孤天地仁:问天地何以独厚于万物而不偏袒一物。
- 贷粟捐租:向官府借钱或捐献粮食来缴纳税款。
- 积薪厝火:把柴草堆积起来点火以自焚,比喻不顾危险的行为。
- 天阙: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 蔀屋:昏暗的屋子。
- 庙堂宁忍弃编氓:宁愿牺牲平民百姓也不放弃编氓(指农民)。
- 阳春浩荡:形容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生机盎然。
- 和气氲氤:温和的气息弥漫四周。
- 伫望:期待。
- 太平知有待:期待和平的时代到来尚需时日。
- 愁苦动相嗔:因愁苦而相互责备。
- 陶彭泽:即陶渊明,作者以之自比。
- 谷口躬耕:在乡下亲自耕种。
- 啜菽:吃豆子,形容清贫的生活。
- 空怀白纶巾:心怀天下,却只能空抱一颗报国之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南边小洲上的隐居生活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期待。全诗以“感时”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自然美景、战争荒废、百姓疾苦等场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然而,诗人并未绝望,而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太平盛世。最后两句,诗人用自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命运的沉浮。同时,诗人也展示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恋和责任感,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