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既不能,同死亦徒尔。
尔去未必生,且非眼前死。
【注释】即事:眼前之事。同生不能,指同生共死的情义不能实现,指生死不同。徒尔:白白地。尔去未必生,指你离去不一定就死。
【译文】我们活着的时候不能相濡以沫,死了之后也不能相视为徒,死后的死亡与生前的生死不同。
【赏析】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作。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诗中“同生不能,同死亦徒尔”和“尔去未必生,且非眼前死”,都是说同生不能同死,死后的死亡与生前的生死不同。
同生既不能,同死亦徒尔。
尔去未必生,且非眼前死。
【注释】即事:眼前之事。同生不能,指同生共死的情义不能实现,指生死不同。徒尔:白白地。尔去未必生,指你离去不一定就死。
【译文】我们活着的时候不能相濡以沫,死了之后也不能相视为徒,死后的死亡与生前的生死不同。
【赏析】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作。诗人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生活十分艰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诗中“同生不能,同死亦徒尔”和“尔去未必生,且非眼前死”,都是说同生不能同死,死后的死亡与生前的生死不同。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汝:你。枯我腹:指你的离去使我饥饿。相持不肯放:彼此纠缠,不能解脱。 【赏析】此诗写离别之痛。首句“汝留”与“汝去”对仗,言其去也;第二句“剜我心”与“破我腹”对仗,言其伤也。一去一伤,一悲一怨,互为映衬,情真意切。全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小品
【注释】:即事十首 其六:临行重嘱咐,人世贵自持。 愿汝得饱日,毋忘饥饿时。 译文:临行前再次嘱咐你,人世间要珍惜自己。 希望你每天都能吃的饱饱的,不要忘记过去挨饿的日子。 赏析:这是一首劝勉诗。诗人在临别之际谆谆告诫友人,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是要有一颗坚定的信念,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注释: 在升合,即升斗和斗斛,这里指钱财。顿使骨肉分,意思是因为争夺钱财而使得家人反目成仇。易险但相守,意思是即使有危险也互相守护。素心安可论,意思是纯洁的心意怎么可以随便议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因争财而兄弟反目的画面。诗人用简洁的文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利益面前,亲情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变得面目全非。这不禁让人深思,金钱与人情孰轻孰重?又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注释:平常的时候,我与朋友的分别总是很多,今天却不想回望。 脱下手就能飞到天上,得到了钱就可以度日。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重别离之际,不愿回首的无奈和洒脱。“脱手”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令人回味无穷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慨,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下面将结合注释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峨峨七尺躯 注释:形容人的体格高大。 译文:我那高大的身躯。 赏析:此句通过夸张手法描绘出诗人高大的身材,体现了诗人自信而坚定的态度。 2. 不及薄铜钱 注释:比喻微不足道或不值得一提。 译文:甚至不如铜钱的价值。
释义: 暂时免于刀剑之害,但天灾人祸仍旧不断;上天也真是无情,只厌弃那些愚昧无知的人类。 锋镝暂云免,潦旱乃相仍。 上天亦何意,厌此蚩蚩生。 注释: “锋镝”是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中的刀剑。“暂云免”是指暂时免除了兵刃的伤害。 “潦旱”指水灾和旱灾。“乃相仍”表示这些灾害仍然接连不断地发生。 “蚩蚩生”指无知的人民,“厌此蚩蚩生”意为上天厌恶这些无知的生灵。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