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何曾路不平,薰风秋气往来轻。
珠江吞却鄱阳月,百粤长空万古明。

【注释】

喜吼万慧均二公从匡庐奉佛舍利还 其一:

“喜”是喜悦,高兴的意思。

“吼”是大声叫嚷。

“万慧均”即万慧均禅师。他是唐代高僧。

“二公”指两位僧人,即万慧均和法安。

“匡庐”是庐山的别称。

“奉”是恭敬地奉献的意思。

“佛舍利”指的是佛的遗骨或骨灰。

“珠江吞却鄱阳月”出自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百粤”是泛指岭南地区。这里用它代指广东一带。

“长空”指广阔的天空。

“明”是明亮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万慧均禅师奉送佛舍利回岭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万慧均禅师的崇敬之情和对佛门圣地的景仰之感。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富有韵味。

首句“脚底何曾路不平”,意为脚下的路从来没有不平坦的时候,比喻生活中总是充满坎坷与困难。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曲折的认识。

颔联“薰风秋气往来轻”,意为秋风送来温暖的气息,轻轻掠过大地,让人感到舒适与愉悦。这里的“薰风”和“秋气”都是自然景物,它们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秋风象征着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果实,也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和岁月的流逝。而秋天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它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和思念。在这里,秋风似乎成了诗人情感的象征,它轻轻地拂过大地,带走了夏日的炎热,留下了一丝清凉和宁静。同时,秋风也带来了一种期待和憧憬的感觉,仿佛预示着新的希望和机会即将到来。

颈联“珠江吞却鄱阳月,百粤长空万古明”,意为珠江如同一个巨大的口,将鄱阳湖上的月亮吞噬进去,而百粤之地的天空则永远明亮如初。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珠江比作一个吞噬月亮的大口,巧妙地表达了珠江河流的宽广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江河湖泊等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此外,这句诗句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珠江作为岭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它的存在对于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鄱阳湖则是我国南方的一个著名湖泊,它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县附近,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这里的月亮原本就非常明亮,而珠江的存在却使得这个明亮的月亮更加璀璨夺目。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等。这些事件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纪元的开始。

尾句“百粤长空万古明”,意为百粤地区的天空永远明亮如初。这句诗句既表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又表达了诗人对岭南地区深厚的情感和眷恋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岭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