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旧称冠盖地,铎声今见曲江滨。
鲛人亦喜忘心乐,海客同安却馈贫。
花落湿云春后梦,柳分新暑昼前身。
射堂风月今宵满,独许支公识许询。

【注释】

湟水:指青海湖。

铎声:古代官署和军营的号角声。

鲛人亦喜:比喻人们也乐于过安乐的日子。

海客同安:即安居乐业。

花落湿云春后梦:指春天的景色如梦境般美好。

柳分新暑:夏日里柳树的绿荫给人清凉之感。

独许支公识许询:只有支遁和尚能赏识我。

【译文】

昔日湟水一带,曾是车马行人往来不绝之地,如今只剩下那悠扬的号角声在耳边回响。

昔日的湟水,今已变成了曲江边的风景,人们在那里欣赏美景,忘却了心中的烦恼。

海客们也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快乐,他们安居乐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漂泊不定。

春天过去了,花儿凋谢,留下了一片湿漉漉的云彩,仿佛是春天的最后回忆。

夏日到来,阳光照耀大地,柳树的绿叶为人们带来清凉,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今晚的射堂风月格外明亮,月光洒满庭院,让人陶醉其中。

只有支遁和尚能理解我的心情,他欣赏我,愿意与我共度时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湟水的变迁以及湟水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湟水旧称冠盖地,铎声今见曲江滨”描绘了湟水曾经是车马行人往来不绝的地方,但现在只剩下那悠扬的号角声在耳边回响。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宁静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次句“鲛人亦喜忘心乐,海客同安却馈贫”。这里用鲛人(传说中住在海底的人)来比喻人们,说明人们现在也乐于过安乐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漂泊不定。同时,“却馈贫”三字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四句“花落湿云春后梦,柳分新暑昼前身。射堂风月今宵满,独许支公识许询。”这两句诗描绘了夏日的景象,花落湿云、柳分新暑都是典型的夏日景物。而“射堂风月今宵满”则表达了诗人对今夜的美好期待,希望能和支遁和尚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这首诗以湟水为背景,通过对湟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