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籀何人镌玉台,松杉岁岁老岩隈。
一林霜月猿声冷,千古烟霞鹤梦回。
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
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闲情付劫灰。
紫玉台
石籀何人镌玉台,松杉岁岁老岩隈。
一林霜月猿声冷,千古烟霞鹤梦回。
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
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闲情付劫灰。
注释:
- 石籀:刻有文字的石碑或器物上的花纹。
- 镌:雕刻。
- 松杉:两种常绿乔木。
- 一林:满林。
- 猿声:指树林中猿猴的叫声。
- 烟霞:云雾和山间云朵的景色。
- 劫灰:佛教语,意指生死轮回中的一切事物最终都会化为灰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五言诗。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石籀何人镌玉台,松杉岁岁老岩隈。”
译文:是谁用刻刀在岩石上镌刻出玉台?岁月流转,松树和杉树年复一年地生长在山崖之间。
赏析:首句以“石籀”为引子,引出了玉台这一意象,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接着,诗人描述了松树和杉树年复一年的生长,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第二句:“一林霜月猿声冷,千古烟霞鹤梦回。”
译文:满林的霜月映照着猿猴的身影而显得冷清,千古流传的烟霞中仿佛有鹤的影子飘然归来。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霜月、猿猴和烟霞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同时,诗人以“鹤梦回”作为结尾,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美好景色的赞美。
第三句:“白社有缘酬惠远,文章无价慰宗雷。”
译文:白白的社日因为有福气而得以酬谢恩人,文章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来安慰宗雷。
赏析:第三句通过“白社有缘酬惠远”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友情的珍视。同时,“文章无价慰宗雷”则强调了知识与才华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才华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第四句:“登高更莫劳双眼,多少闲情付劫灰。”
译文:在高处眺望不要让眼睛劳累,许多悠闲的心情已经随着历史的烟尘消散。
赏析:最后一句通过“登高”、“双眼”和“劫灰”等词汇,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和世事无常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他也将许多悠闲的心情视为一种消逝的美好,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当下的幸福时光。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