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盖棱棱欲待谁,涧前岩畔自相宜。
常因薄暮寻孤韵,独倚高林寄远思。
声里每惊风度早,影边休恨月来迟。
春花莫竞催芳草,寒壑还应雪后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晚风吹过松岭,翠绿的树冠层层叠叠仿佛在等待什么。涧前岩畔自有它最合适的风景。

常常是傍晚时分去寻找那孤寂清高的声音,独自一人倚靠在高高的树林中寄托远大的思想。

声中每有清风拂来,我惊觉风来得太快了,影边却不要恨月光来得迟。

春天的花莫与争艳,寒深的壑谷还应该等到冰雪融化后才能知道。

注释:

  1. 晚步松岭 - 傍晚时分漫步在松岭上。
  2. 翠盖棱棱欲待谁 - 树冠层层叠叠仿佛在等待什么。
  3. 涧前岩畔自相宜 - 涧前岩畔自有它最合适的风景。
  4. 常因薄暮寻孤韵 - 常常是傍晚时分去寻找那孤寂清高的声音。
  5. 独倚高林寄远思 - 独自一人倚靠在高高的树林中寄托远大的思想。
  6. 声里每惊风度早 - 每当听到风吹的声音时,都感觉风来的太快了。
  7. 影边休恨月来迟 - 影边不要恨月亮来的太晚。
  8. 春花莫竞催芳草 - 春天的花不要争着去和芳草争美。
  9. 寒壑还应雪后知 - 寒深的壑谷还应该等到冰雪融化后才能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松岭、涧前岩畔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无奈和对远方思念的感慨。
    首句“晚步松岭”,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地点是在松岭上。这里使用了“翠盖”这一意象,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如同一顶绿色的帽子戴在岭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松岭的风貌。而“欲待谁”则表明这些树木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给人以神秘之感。
    “涧前岩畔自相宜”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涧前岩畔的独特之处。这里的“自相宜”意味着这些地方自有其适宜之处,无需人为修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在第三句“常因薄暮寻孤韵”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常常在薄暮时分寻找那些孤寂清高的声音。这里用“孤韵”来形容那些独自存在、与众不同的声音,既体现了诗人对声音的独特感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一步描绘了松岭的美景。“声里每惊风度早”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听到风吹的声音时,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而“影边休恨月来迟”则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月亮时,并不感到遗憾,因为他知道月亮总会在适当的时刻到来。
    最后两句“春花莫竞催芳草,寒壑还应雪后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一种哲学思考。他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短暂的美丽,而是要懂得欣赏大自然的永恒之美;同时也告诫人们,即使是寒冷的山壑也应该等到冰雪融化后才知道它的美丽。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也传达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