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语蛟虬,诡激竦心耳。
秋踏暮山空,奇响缠踵趾。
泉亦茫昧然,听命于元始。
物各以所感,相近为悲喜。
聪明而静笃,肃肃发妙理。
还寝告衾枕,清梦当如此。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是传统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同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注意一般古代诗文在艺术手法及语言上的特点。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因此首先需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句的含义进行分析即可。

“夜由蒙泉过惠泉作 其二”,这是第一句。诗的开头点名了地点和时间,交代了自己是从何处何地向何处去,为后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天风语蛟虬,诡激竦心耳”,这一句写风声。诗人以风比蛟,说风像蛟龙一样矫健地呼啸着,声音奇特而又令人振奋。

“秋踏暮山空,奇响缠足趾”,这里写秋日的山林。诗人用秋字点明时令,又用“踏”字写出了秋风的凌厉,用“空”字写出了山林的萧瑟。

“泉亦茫昧然,听命于元始”,这句写泉水。这里的“元”是指天地万物的本源、起源,“始”是指开始、起点。诗人将泉水与天地万物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万物生灵的同情。

“物各以所感,相近为悲喜”,这句写人世间的事物。诗人用物我相感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万物的同情,同时又指出事物之间相互感应,彼此相通的情况。这样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的关怀。

“聪明而静笃,肃肃发妙理”,这句写人的聪明和稳重。诗人用聪明来形容人的才智,用静笃来形容人的品德修养,最后用肃肃形容人的举止,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人的赞美之情。

“还寝告衾枕,清梦当如此”,这句写诗人归寝前的心情。诗人在夜晚归寝之前,向自己的衾枕倾诉了自己的心情,希望自己能有个好梦。

【答案】

译文:

夜里从蒙泉经过惠泉,作了二首诗。

天上刮起狂风,好像蛟龙在呼啸;风吹得那么奇特,使人感到振奋。

秋天的树林沐浴在黄昏的余辉里,寂静而空旷;山谷中传来阵阵回音,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行走。

溪水也显得迷茫不清,一切都听从大自然的安排。

万物都以自己的感受互相感应,它们虽然近在咫尺却也能引起人们的悲伤和喜悦。

人的聪明才智和品行端正,都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样,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达到高尚的境界。

躺在床上,告诉枕席上的被褥和枕头,希望做个美梦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