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与夕阳平,来时值晚晴。
隔江山欲动,潜壑树无声。
渔艇归遥浦,庵僧近掩荆。
烟岚生处处,半抹石头城。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登上清凉台,夕阳与山平齐,我来时正值晚晴天。隔着江山似乎在颤动,山谷中树木静默无声。渔舟归向遥远的水滨,庵中的和尚正在掩门荆条。四处烟岚生起又消散,石头城半隐半现。
注释:
登清凉台(登上清凉台):清凉台是地名。清凉台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东临长江,西濒京口,为观赏江景胜地。清凉台之名取自南朝梁诗人王籍《登金陵凤凰台》“旧苑荒台杨柳新”句意。
夕阳与山平齐:夕阳,太阳偏西,光线柔和。平齐,平齐的样子。形容夕阳的光线柔和,与山峰的高度差不多。
来时值晚晴:傍晚时分,天气晴朗。
隔江山欲动:隔江山,隔着江水看远处的山。山欲动,山在移动。形容江水的流动和远山的轮廓在视线中的变化。
潜壑树无声:潜壑,深沟、幽谷。树无声,树木没有发出声音。形容山谷中的树木在寂静无声的状态,仿佛在倾听着什么。
渔艇归遥浦,庵僧近掩荆:渔艇,渔船。遥浦,远方的湖边。庵僧,小庙里的和尚。近掩荆,靠近荆条。形容渔民的渔船已经驶向远方的湖边,而庙宇里的和尚则正在靠近荆条,准备关门了。
烟岚生处处,半抹石头城:烟岚,烟雾和云雾。生处处,出现在每个地方。半抹石头城,指代镇江的城墙。半抹,一半的样子。石头城,镇江的一个古称,因城内多有奇石而名。
赏析:
此诗为登高望远之作,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山水画卷。全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