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
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达轻王公。
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
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
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
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
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
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
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
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
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

【注释】

石塘叔:即石涛,字可山。

洵阳:古县名,在今陕西。

帝畿:皇宫所在之地,这里指北京。

华裾:华丽的衣服。

生:使。

叔也:我。

弃置荐达:被朝廷弃置不用。荐达:引荐。

鹖冠:古代道士戴的帽子。

尹彦明:人名,这里泛指贤人。

直躬:正直的人。

尔来:近来。

结庐:筑室。

九江:指江西,因江西有九江而得名。

故群:原来的同伴。

襟期:意气相投。

余:我。

共嗟白日不复回:感叹时光流逝。

坐对鸿沙:坐在沙上对着鸿雁说。

开荒:开垦荒地种田。

耦耕:两人合力耕作。

莫疑避地还近名:不要怀疑隐居山林会招来名声。

【赏析】

这首诗是石涛赠给好友吴云的一首送别诗。石涛(1645—1707)清初画家,号石涛,又号耕烟散人,广西桂林人,与罗聘齐名,被称为“南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擅长山水画,作品意境高远,风格豪放。此诗作于乾隆四年(1739),当时吴云任礼科给事中、贵州按察使司佥事等职,石涛赠诗以表惜别之情,并劝勉友人洁身自好,远离是非之地,不要为名利所累。全诗情真意切,寓意深远,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

首联描绘了京师长安城郊的繁华景象。诗人从京城的繁华出发,描绘了皇帝出行时车马如游动的龙蛇般的壮观场面,以及那些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王公贵族们,他们身着华贵服饰,仿佛春风拂面,生机盎然。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京城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颔联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环境。诗人在南山下闭户而居,远离尘嚣,远离官场的纷扰。他的居室虽小,但充满诗意,他在这里读书、思考,过着闲适的生活。这一部分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状态,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长时间戴着鹖冠,不换新头巾,每天睡醒后看着北窗下的柳树,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一部分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活动和心情,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尚品质、远离世俗诱惑的人生态度。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感慨。诗人回忆与好友吴云在长安道上的分别,感慨已过去十五年的时间,如今却如同匆匆过客一般,令人感慨万千。他感叹时间的无情,但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不舍。最后,诗人寄望于未来,希望二人能够再续前缘,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一部分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人生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京城繁华景象的描绘、对诗人隐居生活状态的展现、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友情和人生的深深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高洁的品质,使其成为了送别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