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春残花不逢,旧游麋鹿故相从。
佛身自对庭前柏,僧病犹鸣夜半钟。
解识樵夫从姓隐,欲酬客问觉言慵。
听经他日传开士,谁是今生脱骨龙。
诗句原文:
野寺春残花不逢,旧游麋鹿故相从。
佛身自对庭前柏,僧病犹鸣夜半钟。
译文:
在这座荒废的寺庙中,春天已经过去,但鲜花却未能盛开,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我怀念过去的鹿群和麋鹿,仿佛它们也回到了这里。庭院里,古柏矗立,岁月沧桑感油然而生。夜晚时分,钟声悠扬,回荡在寂静的空气中,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关键词解释:
- 野寺 - 指一座位于郊外、人迹罕至的寺庙,环境荒凉且宁静。
- 春残 - 指春天已过半,花朵凋零,象征着时光流逝。
- 花不逢 - 指美好的事物无法再次出现,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失落之情。
- 旧游 - 指过去的游历或交往,暗示着对过往时光的回忆。
- 麋鹿 - 指古代传说中的四不像动物,象征自由和灵动。
- 相从 - 表示相互陪伴,共同经历风雨。
- 佛身 - 指佛像,代表信仰和精神寄托。
- 庭前柏 - 指庭院里的柏树,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不朽。
- 僧病 - 指和尚的疾病,暗喻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 夜半钟 - 指寺院在深夜敲响的钟声,通常用于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 解识 - 指了解和识别,可能是对外界事物的敏锐感知。
- 樵夫 - 指砍柴的人,代表辛勤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
- 从姓隐 - 指跟随某人而隐居生活,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 觉言慵 - 指厌倦世俗,渴望清静生活的状态。
- 听经 - 指聆听佛法,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 开士 - 指具有高深修为的僧人,代表修行者的身份。
- 脱骨龙 - 指摆脱尘世束缚,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荒废寺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通过对春残、花不逢、佛身等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旧游麋鹿、夜半钟声等具体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