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闻笛自堪悲,况是深林欲暮时。
重照古潭双鬓改,旧游芳草几人随。
能诗何逊今安在,入洞刘郎杳莫期。
踏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他在丙午年(公元1226年)与友人刘良溪、王有训、弟邃夫等人一起游览开先寺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丙午附何善山工部舟泊南康偕刘良溪王有训予弟邃夫同游开先寺重来何刘已逝不觉潸然 —— 这一年是丙午年,杨万里随同何善山、工部等友人在南康(今属江西省赣州市)的船上停留。刘良溪、王有训以及他的弟弟邃夫一同游览了开先寺。当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已经物是人非,昔日的朋友都已去世,不禁悲从中来,潸然落泪。
旅中闻笛自堪悲,况是深林欲暮时 —— 在这旅途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更让人感到悲伤。更何况是在傍晚时分,周围都是密林,更加衬托出一种凄凉之感。
重照古潭双鬓改,旧游芳草几人随 —— 重新映入眼帘的是古潭,而自己的双鬓已经变得斑白。过去游玩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芳草萋萋,能同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能诗何逊今安在,入洞刘郎杳莫期 —— 怀念曾经的好友何逊,现在他在哪里呢?听说他已经去世,再也不能相见了。进入洞穴的刘郎,不知他现在是否还在那里等候着你。
踏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 —— 走过了千重山峰,黄鹤楼却显得那么遥远。虽然无法用书信来回报彼此的思念,但心中仍然牵挂着远方的朋友。
这首诗通过对开先寺的回忆、对友人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比“双鬓”的变化和“黄鹤”的遥远,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友情易逝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