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坐莲华石,绝壁烟霞费剪裁。
望月台高沈竹筱,负暄岩转暗莓苔。
厓边籍草闲闻鸟,洞口攀萝乱落梅。
底事远来黄叔度,孤舟江上屡相催。

《石莲洞留黄洛村》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相关赏析:

  • 首句“经年不坐莲华石”:描述诗人长时间未坐在莲华石上的情景,可能意味着某种心境的静谧或者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 次句“绝壁烟霞费剪裁”:描绘了绝壁上的烟雾和色彩被精心裁剪出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 第三句“望月台高沈竹筱”:通过对望月台的高远与竹筱的低垂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空间感。
  • 第四句“负暄岩转暗莓苔”:描述了岩石在阳光照射下转为暖色调,而暗处则长满了莓苔,这种光影的变化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 第五句“厓边籍草闲闻鸟”:描绘了崖边草地上偶尔传来的鸟儿叫声,增添了一丝生机与宁静并存的氛围。
  • 第六句“洞口攀萝乱落梅”:形容洞口周围攀绕的藤萝在春风中纷乱地落下梅花,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变化和生命的顽强。
  • 尾句“底事远来黄叔度,孤舟江上屡相催”: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远方友人的关切,或者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一种感慨。通过反复的“屡相催”,加强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紧迫感。

罗洪先的这首《石莲洞留黄洛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期待。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休憩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