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洞初归主,林外穿云远共君。
石作莲花疑半折,僧如迦叶可为群。
未须说法来猿听,恐有遗书似鸟文。
去处莫言随所遇,年年风月待平分。
诗句释义与译文
首句
山中古洞初归主,林外穿云远共君。
- 山中古洞初归主: 描述诗人刚进入一个久违的山洞,感觉仿佛回到了主人的怀抱。
- 林外穿云远共君: 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时的欣喜和距离感,仿佛是在云端之外相见的朋友。
次句
石作莲花疑半折,僧如迦叶可为群。
- 石作莲花疑半折: 用石头雕刻出莲花的形状,让人联想到半折的莲瓣,形象地描绘了洞口的天然美景。
- 僧如迦叶可为群: 以迦叶(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比喻僧人,暗示这些僧人像一群聚集的人一样,共同守护这个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三句
未须说法来猿听,恐有遗书似鸟文。
- 未须说法来猿听: 表示不需要解释或说明,让猴子听一听就能了解,形容洞中的神秘和引人入胜。
- 恐有遗书似鸟文: 指可能会有遗失的信件或书信,而这样的书信可能如同鸟的羽毛一般轻盈、飘逸。
第四句
去处莫言随所遇,年年风月待平分。
- 去处莫言随所遇: 表达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相同的风景或机遇,强调了自然的恒常不变和人世间的巧合。
- 年年风月待平分: 意味着每年的风吹月照都是公平地分给每一个角落,象征着生活的平凡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古洞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之情。从“石作莲花疑半折”到“年年风月待平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使人在阅读之余不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