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苍苔石,幽篁翠色浮。
南轩曾对此,潇洒忆清秋。
【注释】
题扇:指题在扇上的诗。
苍苔:绿色的苔藓。
石:山石。
篁(huáng):竹林,翠色浮:翠绿的色彩映在石头上。
南轩:南面的窗户。
潇洒:超脱世俗,不拘礼法。
清秋:秋天。
【赏析】
此诗写诗人雨后登高望远,遥想昔日的闲适情怀。前两句写景,点出季节、地点和环境;后两句抒怀,回忆往事而感慨时光易逝。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恬淡,韵味十足。
雨过苍苔石,幽篁翠色浮。
南轩曾对此,潇洒忆清秋。
【注释】
题扇:指题在扇上的诗。
苍苔:绿色的苔藓。
石:山石。
篁(huáng):竹林,翠色浮:翠绿的色彩映在石头上。
南轩:南面的窗户。
潇洒:超脱世俗,不拘礼法。
清秋:秋天。
【赏析】
此诗写诗人雨后登高望远,遥想昔日的闲适情怀。前两句写景,点出季节、地点和环境;后两句抒怀,回忆往事而感慨时光易逝。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恬淡,韵味十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名作,描绘了一位才子徐照磨从军的壮丽景象和壮志凌云的精神风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plaintext 送徐照磨从军 长淮奔流东到海,环疆千里多名都。 其风刚劲自古昔,异才挺出无时无。 徐君夙负青云器,少年犹睹承平治。 操笔尝随骢马行,文史由来曾历试。 芜城繁华天下稀,挥金佩玉争光辉。 干戈一变莽苍出,君亦逃难吴江湄。 故乡怅望归未得,大藩开府先推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燕文贵秋山萧寺图上题写的一首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野性乐山水,廛居违素心。 野性乐山水,指诗人热爱大自然,享受山水之乐。廛居违素心,表示他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违背了世俗的名利之心。 萧然困疲役,胡能遂幽寻。 萧然困疲役,形容诗人因劳累而感到疲惫。胡能遂幽寻,表达了诗人渴望隐居的愿望。 恒思惬所适,胜槩恣登临。 恒思惬所适
诗句原文: 宿云黯惨埋岩壑,疾风飒飒捎林薄。 孤舟摆浪何处来,雪片纵横向人落。 一翁蓑笠度危桥,一翁荷担转山腰。 崖倾石冻竹伛偻,不辞辛苦归途遥。 君不见软裘貂帽驰快马,遮莫冰花遍原野。 人生得意能几何,相逢俱是穷途者。 译文注释: 1. 宿云黯淡埋藏于岩壑之间,疾风呼啸着掠过树林。 2. 一艘孤舟在波涛中摇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3. 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过一座危桥
【注】燕穆:即江淹。“楚江”指长江。 昽昽曙光启,渺渺枫江白。 天色渐渐明亮了,远处的江水泛着微白色。 清晨时分,天空渐亮,江边的枫叶被阳光照射得格外洁白。 天空爽气清,露滴千峰碧。 天空晴朗,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山峰之间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清晨的空气中充满了清新与宁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微茫云梦渚,迢递浔阳宅。 朦胧的云雾笼罩在湖边的小洲上,遥远的浔阳城显得遥不可及。 晨曦中
题茅山道士沈秋渊海盐听潮里小瀛洲录呈耕渔隐人 我听说瀛州在沧海,这种传说相传了数千年。一杯弱水不能承载船,云雾轩窗在哪里? 回忆起我初次戴着官帽游江东,扬帆直指向三茅峰。琼楼玉殿倚天碧,丹光飞射金芙蓉。只今可望不可即,跬步之间成异域。坐令尘土凋朱颜,堕落干戈空叹息。 沈仙慕事三茅君,曾开石壁观璚文。晨朝环佩空外响,琅玕杳杳云中闻。自从遭乱山林毁坏,避世归来听潮里。崇构崔嵬迥绝尘,云和草静环流水。
诗句翻译: 甲辰九日东塔广福寺登高同牛士良陈彦博徐大章周致尧释元璞玉田用杜少陵玉山高并两峰寒为韵分得两字。 注释: 1. 甲辰:指农历甲辰年,即公元754年。 2.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3. 登高同:一同登高。 4. 牛士良:作者的朋友。 5. 陈彦博:作者的朋友。 6. 徐大章:作者的朋友。 7. 周致尧:作者的朋友。 8. 释元璞:作者的朋友,可能是僧人
次陈彦博博士寒斋四咏韵其三 袖手微吟 薄宦不成名,归来聊藉手。 穷通每自悟,得丧复何有。 谁云松柏林,而不生培塿。 邈矣岁晚期,微吟思静守。 注释: 1.薄宦不成名:指仕途不顺利,没有成就名声。 2.聊藉手:以袖手为依托,表示自己无所作为。 3.穷通:指人生经历的起起落落,得失荣辱。 4.得丧:指名利得失。 5.培塿:一种灌木植物,用来比喻那些不值得追求的东西。 6.邈矣岁晚:指的是岁月已经流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次陈彦博博士寒斋四咏韵 其四 拥衾清坐》。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拥衾清坐 译文:我抱着被子静静地坐着。 注释:拥衾,抱被子。清坐,安静地坐着。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安静地坐着的场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趺坐拥重衾,静听窗间雪。 译文:盘腿坐着,拥抱着厚重的被子,静听窗外飘落的雪花。 注释:趺坐,盘腿而坐。重衾,厚重的被子。窗间雪,指雪花从窗外飘落的声音
【解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五言律诗。元稹,字微之,唐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对后世影响较大。 第一联:积雨满污渎,蛭螾聊自藏。 雨水填满了沟渠,蚯蚓也只好藏身其中。 译文:雨水淹没了沟渠,而蚯蚓也只能暂时躲藏起来。 注释:污渎:指沟渠。蛭螾:蚯蚓。聊:姑且,暂且。 赏析:首联以积水为背景,写蚯蚓无处可藏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如下: 次陈彦博博士寒斋四咏韵 其二 炽炭烹茶 霜寒阴始凝,剥尽阳来复。 因观薪火传,悟此道机熟。 汲井烹露芽,聊餍畸人欲。 涤虑荡尘昏,神清光溢目。 注释: 1. 霜寒阴始凝,剥尽阳来复:霜降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寒冷,阳光渐渐消失,万物逐渐恢复生机。 2. 因观薪火传,悟此道机熟:看到燃烧的薪柴逐渐变黑,明白了“道”的真谛,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余徙松原泰和张秋泉代余督治八旬乃返酬以是诗 其二”:我被迁移到松原,泰和县的张秋泉代替我管理土地八年,后来他返回了,我写了这首七言绝句给他。 “平生无远适,代役竟忘归。力尽如同舍,时移且敝衣。”:平生没有远行过(因为)替别人服役就忘了回自己的家(自己)劳累过度像(做)仆人一样(在主人家里劳动),时间一长(衣服)也破旧了。 “菜根甘不厌,木屑虑无违
《题淩媪隐居图》是一首明代诗人高逊志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 陶令归来日,躬耕不厌贫。 问谁解同志,赖有翟夫人。 接下来将分四部分逐一解释这首诗的含义、背景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陶令归来日:“陶令”指的是陶渊明,他归隐田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因此被后人尊称为“陶先生”。这里提到“归来日”,可能是指陶渊明回归自然的一天。 - 躬耕不厌贫:“躬耕”即亲自耕作
诗句:讲舍别秋霖,江湖水气深。还过鹿门里,暂慰雁行心。 译文:在讲舍告别秋天的细雨,江湖上弥漫着浓重的雾气。经过鹿门山,暂时安慰了行船的心情。家乡的井邑,昏黄的天空,弦乐和匏音交织在一起。不知道经术的显达,你的门下有几个年轻的面孔。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的作品《送李檀坡赴兰阳教谕》,描绘了送别李檀坡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深深祝福和期待。诗中“讲舍别秋霖,江湖水气深”一句
横流居尽折,别业晚仍移。 得遂庞公隐,深惭鲍叔知。 梓人挥凿处,圬者食功时。 屋漏能无愧,将何报所期。 注释: 1. 横流居尽折:形容生活的波折和不顺。 2. 别业晚仍移:指因生活或工作原因,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 3. 得遂庞公隐:庞公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庞德公,以其高尚的品德著称。此处表示得到了像庞德公那样的理想隐居生活。 4. 深惭鲍叔知:这里的“鲍叔”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人鲍叔牙
``` 墨梅为李炼师赋 谁向陇头来,寄此一枝雪。 莫负岁寒盟,道人心似铁。 高逊志,名或作巽志。字士敏,明徐州府萧县人,寓居浙江嘉兴。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试吏部侍郎。建文初,任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庚辰会试,得士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燕王朱棣兵入南京,遁迹雁荡山中,病卒。有《啬庵集》。 注释: - 谁向陇头来,寄此一枝雪:诗人在询问谁从遥远的地方寄来一枝梅花时
逐句释义: 1. 病多年复迫,齿发半凋残。 —— "疾病多年,我的处境仍然紧迫,我的牙齿和头发都已经变得半残了。" - "病多年复迫" - 指疾病已经持续多年。 - "齿发半凋残" - 形容年老体衰,牙齿和头发都开始变白。 2. 丧室悲元亮,衰门报耿茧。 —— "我失去了妻子的庇护,就像陶渊明一样感到悲伤;我家门前的茧蚕已将死,象征着衰败和结束。" - "丧室悲元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