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少苦贫,干禄颇浮躁。
长安三献书,时宰终不报。
饥寒日哀鸣,逾壮已瞆眊。
向非董张徒,宦辙谁与导。
少年屡摧抑,大器天所造。
苟不涉患难,尤足长雄骜。
嗟余樗散材,时迈未闻道。
虽云寡知己,敢忘固穷操。
徇利多乞墦,贾名争媚灶。
薄俗谅如斯,何事伤怀抱。
【注释】:
- 退之:指韩愈。
- 苦贫:贫困。
- 干禄:谋取官位。
- 浮躁:不踏实,不认真。
- 长安三献书:指韩愈三次上书给皇帝,希望得到官职。
- 饥寒日哀鸣:形容生活艰难。
- 逾壮已瞆眊:年纪越大,视力也越来越模糊。
- 董张:指东汉名士董仲舒、张良。
- 宦辙(huàn chè):指仕途。
- 摧抑:压抑。
- 天所造:由自然而成。
- 苟:如果。
- 患难:困难和灾难。
- 尤:尤其。
- 樗散材:不成材的人。
- 时迈:时光消逝。
- 固穷操:坚持清贫的操守。
【赏析】: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种种不满,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才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之情。
首四句“有感”,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韩愈早年因科举考试失败而屡遭挫折,他深感自己与官场无缘,因而写下这首《有感》。
五至八句“退之少苦贫,干禄颇浮躁。长安三献书,时宰终不报。”通过描绘韩愈早年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失望。韩愈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被朝廷赏识,但后来却因为屡试不中而感到沮丧。他多次上书皇帝,希望能够得到官职,但每次都被驳回。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
九至十句“饥寒日哀鸣,逾壮已瞆眊。”通过描绘韩愈在艰难环境中的境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随着年龄的增长,韩愈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视力也越来越模糊,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但也让人感到心痛。
十一至十二句“向非董张徒,宦辙谁与导。”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名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和批评。韩愈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和地位,那么官场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地方。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取得成功。
十三至十四句“少年屡摧抑,大器天所造。”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尽管韩愈曾经遭受过挫折和打击,但他相信自己仍然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他将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的岁月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十五至十七句“苟不涉患难,尤足长雄骜。”通过提出假设,表达了自己对困境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才能真正展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只有经历了风雨和坎坷,才能真正成为真正的英雄。
十八至十九句“嗟余樗散材,时迈未闻道。”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自身才能的认同和自豪。虽然韩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成材的人,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或沮丧。相反,他更加珍惜自己的才能和品质。他认为,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二十句“虽云寡知己,敢忘固穷操。”通过表达决心,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韩愈虽然觉得自己缺少朋友和理解者,但他仍然不会忘记自己坚守道德操守的决心。他将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目标。这种坚定和执着的精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