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献策明天子,笔底珠玑烂盈纸。
便随群彦集瀛洲,还以三长参国史。
彩凤聊依垣竹鸣,白驹不为场苗止。
坐惭薄技奉周旋,归把遗经究终始。
瓮牖前头翠色多,棹歌声外清流驶。
李渤方怀少室居,谢安又向东山起。
三秋宪节凛冰霜,六馆春风散桃李。
已觉忧勤发渐疏,未论冷热官频徙。
分务功高计省堂,赐归恩重尚书履。
出处孤踪自不群,卷舒妙道谁能揆。
巢父真成一段奇,仲翁宁擅西都美。
请看龙江出祖时,送行车马如流水。
这首诗是郑谷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写给郑公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描绘了郑公的才华和风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公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早年献策明天子,笔底珠玑烂盈纸。
- “献策”指的是提出建议或意见;“天子”是指皇帝;“笔底珠玑”形容文辞华丽,如同珍珠宝石一般;“烂盈纸”意味着文思泉涌,溢于纸上。
- 便随群彦集瀛洲,还以三长参国史。
- “群彦”指的是众多有才学的人士;“瀛洲”是指传说中的仙境,这里代指朝廷;“三长”是指德行、才能和政绩三个方面的长处;“参国史”指的是参与编纂国家历史。
- 彩凤聊依垣竹鸣,白驹不为场苗止。
- “彩凤”和“白驹”都是比喻人才出众的人;“聊依”表示暂时依附;“垣竹鸣”意味着虽然地位不高但依然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场苗止”意味着不被世俗所束缚,坚持自己的理想。
- 坐惭薄技奉周旋,归把遗经究终始。
- “坐惭”表示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感到惭愧;“薄技”指微薄的技能;“奉周旋”意味着为了迎合权贵而不得不屈就;“遗经”指郑公留下的书卷;“究终始”表示深入研究郑公留下的书卷。
- 瓮牖前头翠色多,棹歌声外清流驶。
- “瓮牖”指简陋的住所;“翠色”指青翠的颜色;“棹歌声外清流驶”意味着在繁忙之余还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 李渤方怀少室居,谢安又向东山起。
- “李渤”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少室居”指隐居山林的生活;“谢安”指东晋名士谢玄;“东山起”表示再次出仕。
- 三秋宪节凛冰霜,六馆春风散桃李。
- “三秋”指三年的时间;“宪节”指法令或制度;“凛冰霜”意味着严峻如冰霜;“六馆”指古代学校的名称;“春风散桃李”表示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遍布天下。
- 已觉忧勤发渐疏,未论冷热官频徙。
- “已觉”指已经察觉到;“忧勤”指担忧勤勉;“发渐疏”意味着逐渐变得疏离;“冷热官频徙”表示官职的高低和变迁频繁。
- 分务功高计省堂,赐归恩重尚书履。
- “分务”指分担的职责;“功高”指功劳卓著;“计省堂”指计算节约开支;“赐归”指皇帝赐予回归家乡;“恩重尚书履”意味着得到皇帝的厚爱和赏赐,就像穿上了尊贵的官靴一样。
- 出处孤踪自不群,卷舒妙道谁能揆。
- “出处孤踪”指一个人独自决定进退;“自不群”意味着不受世俗束缚;“卷舒妙道”指领悟到了精妙的道理;“谁能揆”表示谁又能揣摩其中的含义?
- 巢父真成一段奇,仲翁宁擅西都美。
- “巢父”指巢父,传说中的隐者;“仲翁”指郑公;“一段奇”指独特的经历或成就;“西都美”指西都长安的美丽景色。
- 请看龙江出祖时,送行车马如流水。
- “龙江”指长江;“出祖”指出发去某地;“送行车马如流水”意味着车马如流水般迅速前行,形容送行时的盛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