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春秋学,字字经推寻。
跃如果何物,昭哉素王心。
兴贤诏屡下,丛棘围冠襟。
文章岂不美,谁辨沙中金。
俯首充岁赋,远韵无悲吟。
瑶京日华紫,璧水春流深。
仰止琼台翁,一旦逢知音。
骅骝鸣向乐,万马立皆喑。
价增终有合,天定讵难谌。
光华京兆榜,魁名动儒林。
庶几日千里,如何中陆沈。
凄凉淮海畔,风物莽萧森。
浮生孰为久,大节人所钦。
庭闱怀婉婉,襟度想愔愔。
遗劳析薪在,负荷诸孤任。
显扬会有日,鼎荐宜居歆。
旻天多雨露,楸梧郁繁阴。
怀贤良自苦,怅望空遥岑。
【注释】
挽:挽歌。兴化:古郡名,治所在今福建省。陆子贤:陆子贤,名不详。举人:明清时期选拔官员的考试科目之一,通过者称之。字字经推寻:每读一字,都反复推寻其意义。跃若:形容文思敏捷,如同跃动的鱼。何物:指代文章。昭哉:光明磊落的样子。素王:古代传说中以道德、文章著称于世的帝王,这里泛指德高望重的人。兴贤诏:皇帝下的命令,鼓励有才德的人。丛棘:荆棘丛生的地方。充岁赋:担任岁贡。远韵:指远离家乡去京城应试。悲吟:悲伤的吟诵。瑶京:神话中的仙山名。紫:指紫色的云霞。璧水:比喻清澈的泉水。春流深:春天里水流湍急。仰止:敬仰,向往。琼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骅骝(hú liú):良马名。鸣向乐:在音乐声中奔驰。万马立皆喑:形容骏马因受惊而四蹄无声地奔跑。价增终有合: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努力,价值会逐渐显现出它的价值。天定讵难谌:天意难测,命运难料。光华:美好的光辉。京兆榜:指进士及第名单。魁名:名列第一的名字。动儒林:引起儒学界的轰动。庶几:或许,也许。中陆沈:指科举考试不中。凄凉:寂寞凄凉。淮海:泛指江淮以南地区。萧森:荒凉萧条。浮生:人生短暂的时光。孰:谁。孰为久:为何长久?中陆沈:指科举不中,不得志。庭闱(huī):庭院内。怀婉婉:内心充满婉约之情。襟度:胸怀气度。愔愔(yin ying):平静安谧的样子。遗劳析薪在:指陆子贤曾帮助别人分担辛劳。负荷诸孤任:承担起抚养孤儿的责任。显扬:显赫一时。会有日:将来总会有出头之日。鼎荐:朝廷推荐。旻天:苍天。多雨露:受到很多的恩泽。楸(qiū)梧:落叶乔木,又叫青桐树。郁繁阴:枝叶茂盛遮蔽阳光。怀贤良自苦:心中怀念贤良之士而感到痛苦。怅望空遥岑:望着远方空旷的山岭而感到惆怅。【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作者对友人陆子贤的才华和不幸的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的前两联写陆子贤的才学和不幸遭遇。“平生春秋学,字字经推寻”,陆子贤一生都在学习春秋学说,字字推敲、推求其义理,可谓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然而,他却遭遇到这样的不幸,“跃若何物,昭哉素王心”。“跃若”形容文思敏捷,如同跃动的鱼,“昭哉素王心”是指陆子贤光明磊落的心肠,正如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一样。这两句诗既赞美了陆子贤的高超学识、高尚品德,又揭露了他的悲惨遭遇。
第三联“兴贤诏屡下,丛棘围冠襟。”“兴贤诏”,即皇帝下的命令,鼓励有才德的人。陆子贤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和提拔,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贬谪,身处荆棘丛生之地。这两句诗一方面反映了陆子贤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陆子贤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四联“文章岂不美,谁辨沙中金。”“文章”指的是陆子贤的文章或才华。陆子贤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常常被人忽视,甚至被埋没在泥沙之中。这一句诗既感叹陆子贤的才能被埋没,又表达了自己对陆子贤才华的赞赏之情。
第五至七联描写陆子贤的不幸命运和艰难处境,以及他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陆子贤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创作,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他深知朋友的艰辛和困难,因此时常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八至十联则是对陆子贤的赞美和祝愿。陆子贤虽然遭受了不幸的命运,但他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被困境所击垮。他的才华和德行将会得到后人的传承和赞扬,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发向前。
第十一联“光华京兆榜,魁名动儒林。”这是对陆子贤未来前景的美好期许,希望他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才子。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陆子贤未来的祝愿和期望。
最后两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陆子贤的哀悼之情。陆子贤不幸遭遇使他倍感痛心,他深感自己无法为他排忧解难。诗人用“惆怅”一词来形容自己内心的失落和悲伤,表达了对陆子贤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和哀悼之情。整首诗既有对陆子贤才华和品德的赞美与钦佩,又有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哀悼;既有对陆子贤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有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