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初把望亭前,万里神交二十年。
曾记南塘松与石,眼中今始见高坚。
【注释】
- 喜邹永章承事来访:欣喜地迎接邹永章来拜访。
- 把:端。
- 望亭前:在望亭前喝酒。
- 万里神交二十年:二十多年的友情。
- 曾记南塘松与石;南塘:即南塘寺,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
- 眼中今始见高坚:眼中现在才看到松树的高耸、石头的坚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和友人饮酒时,回忆了二十年来的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一杯初把望亭前,万里神交二十年。
曾记南塘松与石,眼中今始见高坚。
【注释】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永章弟永明挥使晚至,请次日登虎邱。 笑谈取适元方简,俯仰留情叔子文。 白首怡怡还好客,相期同踏虎丘云。 注释:1. 永章是诗人的兄弟,永明是他的弟弟。2. 虎邱指的是虎丘山,在苏州市西北。3. 元方简和叔子文都是古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官。4. 白首怡怡还好客,表示诗人喜欢结交朋友。5. 相期同踏虎丘云,表示诗人期待与永明一同欣赏虎丘山的美景。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与朋友相聚的喜悦
【解析】 1. 虎丘:位于苏州西南,因山形酷似一头雄踞的老虎而得名“虎丘”。2. 真:真意。3. 游:游览。4. 名山不用多妆点:虎丘本来就很有名,不必再加以修饰。5. 景物由来自有真:虎丘的自然景物是真实的,不是人为的。6. 客到山巅僧未觉:诗人登上虎丘山顶,发现寺中僧人还未醒来(指日出之前)。7. 野烟笼树鸟啼频:山野间的烟雾笼罩着树木,小鸟在枝头啼声频频。8. 赏析:首句“名山不用多妆点
【注释】 吴江:指苏州的吴江县。 湖心有地还成县,湖面无云总是天。 湖心:太湖中心。太湖是洞庭湖的别称。 “一湖之中心”即洞庭湖的中心。洞庭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中游,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太湖与洞庭湖同属中国内流区湖泊,都是长江流域的水系湖泊。 “湖面无云总是天”,意思是说太湖水面上没有云彩,就像天上一样。 一带西山青点眼,囊中那得买山钱。 西山:指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的紫金山。
【注释】 1. 过无锡:经过无锡。 2. 好山如画隔苍烟,洗耳空怀第二泉:无锡的山景如画般美丽,隔着一片苍茫的烟雾;洗耳倾听,心中充满了对“第二泉”的回忆。这里“第二泉”指传说中的惠山寺泉水。 3. 要识太平涵育久,古城为路半无砖:要想认识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古城中的道路大多没有了砖石。这里“太平”指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涵育久”指经历了长期的培育和积累。 【赏析】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是此题考查的要点。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阅读,特别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分析,以及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如“格式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过丹阳书所见 丹阳吏卒纷纷过,遥接观风使者回。 平挽一舟兼百力,唱呼声合响如雷。 注释: 1. 丹阳:地名,在今江苏镇江附近。 2. 吏卒:指丹阳的官吏和士兵。 3. 遥接:远远地迎接。 4. 观风使者:观察风俗、风气的使者。 5. 平挽:用力平缓地拉动。 6. 声和:声音和谐,像雷一样响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杂诗三首》之一。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丹阳的官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