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香尘彻夜飞,禁中灯火正辉辉。
烟云杳霭鱼龙见,楼阁玲珑锦绣围。
风递歌声闻别馆,梅交春色上重闱。
皇心自儆无虞日,毕岁观游此外稀。
诗句输出:九陌香尘彻夜飞,禁中灯火正辉辉。
译文注释:九条大道上的尘土被香风拂动,整个夜晚都在飞扬,皇宫中的灯火照亮了整个世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皇家盛况的赞美之情。诗人用“九陌香尘”和“灯火”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展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九陌香尘彻夜飞,禁中灯火正辉辉。
烟云杳霭鱼龙见,楼阁玲珑锦绣围。
风递歌声闻别馆,梅交春色上重闱。
皇心自儆无虞日,毕岁观游此外稀。
诗句输出:九陌香尘彻夜飞,禁中灯火正辉辉。
译文注释:九条大道上的尘土被香风拂动,整个夜晚都在飞扬,皇宫中的灯火照亮了整个世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对皇家盛况的赞美之情。诗人用“九陌香尘”和“灯火”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节日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展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译文: 舞姿频频变化,夜已深犹未尽兴,渐看华美的圆月转过东廊。 烛龙高翔天空,天门遥远,火树参差在辇路旁。 独自一笑,仿佛春潮涌动,三呼齐祝长寿,如同山冈一般。 太平之乐事难以言表,拟续《卷阿》第二章。 注释: - 壬戌:农历年号。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 - 应制:应皇帝的诏命或要求而作诗。 - 频更:频繁地改变。 - 夜未央:夜晚还很长。 - 华月:明亮的月亮。 - 转东廊
《试六馆诸生喜而有作》是明代罗钦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夙正衣冠坐讲堂,载歌棫朴兴洋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场景,学生们在清晨整理仪容,坐在宽敞的讲堂内,歌声嘹亮如棫朴(一种树木)般欢快。第三句进一步渲染了学堂中生机勃勃的氛围,碧绿的梧桐叶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第四联“野马荡回周礼乐,春蚕缫就汉文章。”则通过“野马”和“春蚕”这两个意象,象征着学问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注释】 1、官曹:官府。2、省檄:收到朝廷的文书或命令。3、弩矢,古代一种弓类武器。这里代指弓箭。4、晴川:指江西赣江上游地区。5、郁孤台:在今江西省会南昌市西南赣江边,为观赏赣江风光的好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刘循理赴赣途中所作。首联以“身如客”三字总领全篇,言其暂为官差,身处异乡,犹如过客一般。颔联承“身如客”而来,写其受命专程前往江西赣县,沿途风尘仆仆。颈联则宕开一层
【注释】 1. 壬戌:唐玄宗开元三年。 2. 千金一刻:元宵佳节,人们欢聚赏灯、吃汤圆。“千金”指贵重之物,“一刻”比喻元宵节短暂而美好。 3. 官家:皇宫中的贵族。 4. “烟火熏天呈巧样”:烟花绚烂,如锦绣般在天空中展开。 5. 管弦:古代乐器的统称,这里泛指音乐。 6. 金铺:古铜铸制的铺门。 7. 四海春回玉烛调: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就像玉烛(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调节得恰到好处。 8.
诗句解释: 1. 明德当天历数归:这句话意味着君王的德行光明如日,国家的命运和历法都归顺于他。 2. 华夷无处不光辉:这里表达了无论在中原还是边远之地,国家的光辉照耀无处不在。 3. 还将灯火同民乐:君王也参与到民间的活动中,用灯火来表达对民众的喜悦和欢乐。 4. 未觉观游与道违:虽然参与了活动,但不自知已经偏离了治国的正道。 5. 瑞霭迥浮温室树:这里的“瑞霭”指的是吉祥的气息
【注释】 送段廷举掌教之东平:为送别段廷举到东平去做地方官而作。掌教,掌管教化的长官。东平,今山东聊城西北。周礼乐,指周代的礼乐制度。汉封疆,指汉代的疆域。行边树绕云帆迥,坐里风回泮藻香,师道正看绳祖武,冰衔重儗荷恩光,四句分别写景和议论。 【赏析】 此诗是送别段廷举之佳作。诗人在临别之际,对朋友的前途充满了良好的祝愿。全诗以“送”字统摄,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语言简练流畅,情调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