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
孰谓天有知,三子夭以殇,无后翻在躬。
嗟而克明,为子克子兄克兄。
吴人至今传,为吏公且平。
嗟而克明,葬以一命服,祭以五鼎烹。
有子官度支,出典邦国刑,铁冠白笔纡银青。
过家上冢泣,所生以三尺。
孙嗣宗祊,谓天无知,天竟有知,嗟克明。

诗句如下:

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孰谓天有知,三子夭以殇,无后翻在躬。

译文与注释

  1. 诗句解读:
  • “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 这里表达了对兄弟之间相互扶持的期望,兄子继承家业,与自己的儿子一同承担家族责任。
  • “孰谓天有知,三子夭以殇,无后翻在躬。”: 反映了对天意的质疑,三个孩子夭折了,留下一个孤儿,体现了诗人对天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1. 赏析:
  • 情感深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家庭责任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 社会意义: 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家庭的不幸,也映射了当时社会对家族责任和天意的看法。

创作背景

边贡生活在明朝初年,当时的社会风气、家族观念以及政治环境都对诗歌的内容产生了影响。此诗可能是边贡对自己侄子不幸去世的哀悼之作。

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 此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 艺术手法: 采用设问和反问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嗟克明为段佥事惟勤乃翁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对未来寄予了希望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