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苑东风散鼓鼙,草堂近在柳营西。
春衣禁酒聊存着,诗句怀人每谩题。
花有底忙冲蝶过,鸟能多慧学莺啼。
闲身准拟看山色,又复朝参逐马蹄。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及重点词语的含意,最后分析诗歌的情感主旨,并注意与诗歌的写作背景相联系来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感春”进行鉴赏。“茂苑东风散鼓鼙”,茂苑即成都,东风吹拂着成都城,战鼓震天响,这是一幅典型的战争图景;“草堂近在柳营西”,草堂是杜甫居住过的地方,位于成都城西,离战乱之地较远,诗人以“近在”强调草堂的平安,反衬出自己身处战火中的孤独和无助。“春衣禁酒聊存着”,春天来了,诗人却只能饮酒解愁,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诗句怀人每谩题”,诗人用诗句抒发思念友人之情,而“谩题”说明诗人无法真正地抒发情感。“花有底忙冲蝶过”,花儿忙于迎春蝶飞舞,这是自然现象,也是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鸟能多慧学莺啼”,鸟儿们学着黄莺啼叫,这是对自然和谐美好的赞美;“闲身准拟看山色,又复朝参逐马蹄”诗人打算趁春光明媚的时候去欣赏美景,但又必须早起去上早衙,这是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叹息。
【答案】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蜀中时所作。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典型的边塞风光图,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和无奈。首联写战
场之景,颔联写草堂之安,颈联写自然之美,尾联写仕途之艰。
译文:
茂苑城中东风正吹,战鼓阵阵声声响。草堂近在柳营之西,远离烽火连三月。春日里我独饮无欢,只有诗来解烦忧。
花儿忙着迎接春天的到来,蝴蝶也忙着在花间飞舞。鸟儿们学着黄莺啼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闲适无事准备去欣赏
大自然的美,但又要早起赴早衙。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蜀中时所作。杜甫此时已年逾半百,国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心力交瘁。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
无力回天,只能在战乱频仍的四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首联开门见山,直陈其事。“茂苑东风散鼓鼙”一句,将诗人所居之地置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之中。然而,“草堂近在
柳营西”,诗人却安然于草堂之中。这里,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战火与和平相对比,突出了草堂的安宁。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渲染草堂的宁静氛围。“春衣禁酒聊存”,诗人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把酒问青天”,却依然
能够饮酒赏春。“诗句怀人每谩题”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酸楚,他只能在诗句中寄托自己的哀思。
颈联两句写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美的赞美之情。“花有底忙冲蝶过”,花儿忙于迎春蝶飞舞,这是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鸟
能多慧学莺啼”一句则将鸟儿们的欢快活泼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局不
可挽回的感叹。
尾联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闲身准拟看山色,又复朝参逐马蹄”,诗人想要趁着春光明媚的时候去欣赏美景,但又必
须早起赴早衙。这两句既是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叹息,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对草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他既感叹自己身处乱世之中无法建功立业,又羡慕鸟儿们能
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既感叹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又担忧自己的命运难卜。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