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岐路色,立马一踟蹰。
树到高原合,村临大泽虚。
孤云悬野鸟,落日返樵渔。
数点青山外,依稀是故庐。
【注释】
槎溪:即槎溪水。槎溪在今安徽省休宁县北。
苍茫:指山色迷蒙,道路难辨。岐路:岔路。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树到高原合:指树木长到了高高的山上,与平原相接。
村临大泽虚:指村庄临近的湖泊显得很空虚。
孤云:形容云彩孤单地飘浮在空中。
落日返樵渔:夕阳西下,归家的樵夫和捕鱼的渔民归来了。
数点青山外,依稀是故庐:几缕青山之外的炊烟袅袅升起,隐约可见那熟悉的小屋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行旅途中,描绘的是他在苍茫歧路之上,伫立良久、徘徊不前的情景。
“槎溪道中”一诗,首联写自己行走在槎溪路上时所见的自然景观。苍茫的歧路,使人难以辨认方向,诗人只得立马踌躇,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暗含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次联写自己在高山上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当诗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远眺时,只见树木长到了高高的山巅,与平原相接,仿佛置身于一片空旷的原野之中。而那遥远的村庄,又显得那么地空虚、寂寥,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凄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深深感慨。
颔联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的景象。当太阳西沉,余晖洒满大地时,孤零零的云彩在空中飘荡着,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心中无尽的寂寞与哀愁。同时,诗人也看到了那些忙碌的身影——那些归家的樵夫和捕鱼的渔民,他们辛勤劳作了一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这一联,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颈联写诗人在夜幕降临时看到的景色。夕阳西下,余光渐渐消失,天空中只剩下几缕淡淡的炊烟。这些炊烟袅袅升起,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在这画卷的背后,隐藏着一座座熟悉的小屋。诗人通过这一联诗,巧妙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看到的景象。当夜色渐浓,星星点点的灯火开始闪烁起来时,诗人抬头仰望夜空,只见几缕青山之外,依稀可见那熟悉的小屋。这最后一句话,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诗篇的末尾,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富有韵味与意境。
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