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旱为虐,齐东节重过。
蝗飞赤地尽,马踏白云多。
草木秋风入,田畴晚霁和。
久晴疏雨具,天色定如何。

【注释】

东阿:地名,在山东省西部。济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旱为虐:旱灾严重。齐东:指黄河以北地区。节重过:节气到了。蝗飞:蝗虫成群飞舞。赤地:满目疮痍。尽:全部。马踏:马踩踏。白云:指云。多:极多。草木秋风入:秋风中草木凋零。田畴:田地。晚霁和:傍晚天气放晴。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秋季,诗人任东鲁郡司法参军时所作。诗的前六句主要写景,描写了当时旱灾严重,蝗灾肆虐,马踩云朵的惨状。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忧虑心情。

前半首写景,“济北旱为虐”点题,写天宝十四载夏秋间山东一带连遭旱涝灾害,济水以北地区旱情严重。“齐东节重过”紧承上文,说这时节已是重九,而山东一带仍干旱不雨。这两句是说天宝十四载夏秋之际,山东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旱涝灾害,济水以北地区更是久旱不雨。“蝗飞赤地尽”,说蝗虫成灾,把大片土地变成赤色,足见其害之重。这两句是写当时山东一带大旱、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马踏白云多”是写马踩踏了大片浮云,足见其疾之速。这两句是写当时山东一带大旱、蝗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

后四句抒情,“草木秋风入”写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一片荒凉景象,暗喻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田畴晚霁和”写晚霞散去,天气放晴,但农民们辛勤耕种后的田地里还是满目疮痍,庄稼长势不好。这两句是写农民们辛勤耕作后却收成无望,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悲惨状况。“久晴疏雨具”,说连续晴好的天气使得人们忘记携带雨具,说明连年干旱导致人们生活困苦,连带忘记了下雨的事情。“天色定如何”写农民们担心久晴后会不会下雨,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担忧与不安,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