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
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闲登。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
轻罗不可试,重衣更须增。
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
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
【注释】
六月九日:指初夏。卓午,太阳正中。三边:泛指边远地区。炎蒸:炎热。烦倦:疲倦。闲登:随意登上高处。须臾:一会儿。襟怀爽如冰:心情开朗如同冰清。轻罗:轻薄的丝织品。不可试:不适合穿。重衣:厚衣服。步还:回到厅堂。坐中堂:坐在厅堂中。萧然:形容清冷寂静。一青灯:一盏青油灯。因之发感叹:因此产生感慨。庶以知自惩:希望以此引以为戒。
【译文】
正午时分太阳火红耀眼,三边地区天气酷热异常。傍晚时也感到疲乏烦躁,我试着登上亭台小憩片刻。不一会儿山风送来清凉,心情畅快如同冰雪消融。轻薄的丝绸不宜穿着,厚重的衣裳更加需要增添。走回厅堂坐下后,四周一片清静寂静。由此我不禁感慨万分,但愿以此为鉴反省自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天里游览云中行台池亭时所体验到的凉意和舒适感受。
首联写景,“卓午”指中午,太阳火红耀眼,“三边且炎蒸”点出地点在“三边”,说明此地气候炎热。“烦倦”表明作者此时身心俱疲,“闲登”则表明他选择了一个避暑的好去处——池亭小憩。
颔联写登上池亭后的所见所感。“须臾”一词写出了时间的短暂,“山风来”则写出了他感受到的凉意,“襟怀爽如冰”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凉爽感觉。“轻罗不可试”说明此时气温很高,不适合穿轻薄的衣物;“重衣更须增”则表明他增加了衣服的重量以抵御炎热,表现出对炎热天气的无奈以及对凉爽环境的期盼。
颈联写回归厅堂后的所见所感。“步还”表示回到厅堂的动作,“坐中堂”则是坐在厅堂中休息的状态。“萧然一青灯”则形容厅堂的清冷寂静,而“一青灯”则点出了一个孤独的场景。“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则表明作者因为这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而产生了感慨,并希望通过这个场景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描写炎热的夏日和凉快的池亭,以及作者对此的反应,表达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