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酣执子手,问子之何方。
徵书天上来,端简朝明光。
去去各努力,秉心惟忠良。
【注释】
宴酣:宴会畅饮。执子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亲切。征书天上来:指从天上传来的征召信。征,征召;书,书信。端简朝明光:端庄、简静,在朝廷上显赫。去去:一去,即离开。秉心惟忠良:保持心志只有忠诚善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的对象是一位名叫元宗的陈国主事。元宗渔洲雅集诗用秋来凫雁下方塘元韵其六 宴酣执子手,问子之何方?徵书天上来,端简朝明光。去去各努力,秉心惟忠良。
此诗是送别陈国主事元宗的。元宗在一次宴饮之际与诗人相谈甚欢,遂留作陈国之宾。临别之际,诗人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
首联“宴酣执子手,问子之何方”二句写送别的场景和气氛。宴会中,诗人与元宗频频举杯,情意绵绵;酒兴正浓时,诗人拉住元宗的手询问他来自何处。这两句看似平常,但却为下文的惜别作了铺垫。
颔联“徵书天上来,端简朝明光”二句写赠别之意。诗人说:我收到朝廷的来信,上面说:“你应赴朝廷任职。现在你要告别了。”这两句话表明了诗人对这次离别的心情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即将离开朋友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又是因为朝廷的召唤而不得不离开朋友。这种矛盾的心情正是古代文人常有的。这一联既写出了元宗被朝廷召用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颈联“去去各努力,秉心惟忠良”二句写勉励的话。诗人希望元宗能够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努力,做一个忠贞善良的人。这里诗人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左传·隐公三年》“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对曰:‘君谓许之,则固将许之;称之以文辞,则不敢矣。”第二个典故出自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训,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两句诗借用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离别的感慨,又鼓励元宗珍惜机会,做一个有作为的官员。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