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虚堂月半斜,毵毵凉影拂窗纱。
恍疑人曳青鸾尾,来向闲庭扫落花。
【题解】此诗当作于元和(806-821)年间。唐宣宗大中(847-860)年间,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与白居易、元稹等同为谏官,因参与政治而得罪权贵,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即作于此时。
【注释】:
⑴梦醒虚堂月半斜:意谓夜深人静之时,月光斜照到虚明的屋宇之中。
⑵毵毵(sānnān):形容柳条细长柔软的样子。
⑶曳青鸾尾:用神话传说中青鸾尾羽作比喻,指轻盈飘忽的样子。
⑷闲庭:庭院宽敞清幽之处。
⑤“扫落花”句:意谓诗人仿佛看到一只青鸾尾拖地,飞来庭院扫落花。这里化用了李白《秋浦歌》“我乘船去看秋浦花,青鸾黄鹤双双舞”的意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联写月色之美;颔联以青鸾作比,写其轻盈飘逸之姿;颈联则以扫花动作,喻青鸾翩翩飞舞之态。此诗虽无一字道及自己,然而读者却能从诗中领略到作者那不屈不挠的气节和高远的志趣。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梦醒虚堂月半斜”是说:夜深了,梦醒了,只见虚明的屋宇里,半弯新月斜照着。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渲染了一种清幽的气氛,为后面写景做了铺垫。“毵毵凉影拂窗纱”,是说:细细的柳丝随风轻拂着窗户上的纱帘。这两句描写的依然是宁静的环境,但更增加了几分清冷之意,为后文写诗人的心境做铺垫。
前两句都是写月夜之景,而月夜正是诗人思绪最为活跃的时候。于是,第三句便顺势而来:“恍疑人曳青鸾尾。”意思是说:恍惚之间,似乎有人拖着青鸾的尾巴走来。青鸾即神鸟,常栖息于月宫。诗人在这里用神话传说中青鸾的形象来比喻那位轻盈飘逸的女子,写出了她如仙女一般的风姿。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月夜女子的美丽倩影,而且表现了诗人对她的羡慕之情。然而,这种美好的憧憬很快又被现实的残酷所打破。第四句便是对这种现实残酷性的揭示:“来向闲庭扫落花。”原来,这位美丽的女子并不是天上的仙女,而是地上的普通女子,她正在庭院里忙碌地扫去落在地上的鲜花。这里的“闲庭”二字暗示了这位女子的身份地位。“扫落花”则是她勤劳的表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写出了她勤劳贤淑的品性,又表现出诗人对她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更是精彩绝伦:“恍疑人曳青鸾尾”。这句的意思是说:恍惚之间,似乎有人拖着青鸾的尾巴走来。“恍疑”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之情,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而“人曳青鸾尾”一句则将这种矛盾和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既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心中的女神,却又害怕这样的美好只是一场空想。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这首诗虽然只写了一个人物,但却通过这个人物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另外,诗人还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之,这首诗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