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子倏易秋,限兹大江水。
相望三驿途,迥若在千里。
风凉桂粟黄,露冷兰花紫。
素纨裁短吟,含情付双鲤。

【注释】

别子:别,分别。子,指妻子或情人。

倏(shū)易秋:转眼就是秋天。

大江水:长江,古代以“江”为大河之代称。

相望:互相望见。

三驿:驿站。古代交通以里为单元,十里一置,五里一换,因此有十里、五里、二十里、五十里的不同里程,故称驿。

迥(jiǒng):远。

栗黄:桂树的果实初熟时呈黄色,这里形容桂花开放。

紫:兰花颜色。

素纨(wán):白色的细绢。

吟:诗篇,诗歌。

付双鲤:寄给远方的朋友。双鲤即鲤鱼,古人认为书信可通灵异,能传达心意,此处借代书信。

【赏析】

这首题扇诗,是一首描写江南秋天景色的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友人的画面,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别子倏易秋,限兹大江水。”描述了诗人在秋季与妻子别离的场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是深秋时节。诗人站在江边,望着滔滔大江,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基调。

颔联“相望三驿途,迥若在千里。”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诗人与妻子在江边相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里路,但在诗人眼中却像是隔着千山万水一般遥远。这两句诗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离别时的无奈和痛苦。

颈联“风凉桂粟黄,露冷兰花紫。”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秋风送爽,桂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夜幕降临,露水凝结,兰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美丽。诗人在这两句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融合,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素纨裁短吟,含情付双鲤。”则通过写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用素白的纨绮制作了一封短诗,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信中的话语虽短,但情感深沉,仿佛要将全部的爱意都寄托在这封信上。同时,诗人还将信寄给了远方的朋友,希望朋友能够收到他的祝福和思念。

这首诗以秋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妻子离别时的情景。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人物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也较为丰富,如桂花、兰花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